第355章 我要去看望石原,你安排一下! (第2/3页)
京都市圈的人口则有3000万……
投票的又大多是上了年纪的中年人、老年人,喜欢在网络发表意见的一般都是年轻人。日本年轻人不喜欢老人,尤其不喜欢老年政客。
所以阁下在论坛上看到的肯定是对石原批评的言论多,而支持的言论少。如果阁下去中老年人比较多的居酒屋听一听,也许会大有不同。”
张潮听完这一番分析,不禁对荻原美穂刮目相看。虽然并不复杂,但也涉及到了政治选举、社会结构、舆论分层等多种知识,逻辑完整、态度冷静,并没有一味向着张潮。
之前虽然来过两次清极院,也都是荻原美穂接待的,但与她的接触都是事务性的,只知道她英语很好,却没有想到她的见识也不错。
张潮不禁好奇地问道:“你的分析对我很有帮助……你的英语也很好,你应该读过大学?或者是留过学?”
荻原美穂伏身低头道:“能帮助到阁下就很好,至于我自己的经历,并不值一提。”
张潮无奈,只能道:“我希望通过你,准确把握日本舆论的动向,这对我后续的行动十分重要。因此我需要了解你的教育背景,判断你的专业性。”
荻原美穂没想到张潮会这么说,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说道:“我大学毕业于「津田塾」,是英文专业;后来又去了美国留学,学的是政治学……不过只上了一年就回来了,所以学校就不必提了。
只不过我回日本没多久,就在这里工作了,专业能力……恐怕已经生疏了,无法满足阁下的需求。”
张潮这才仔细观察了荻原美穂——之前因为她涂白了脸,所以不敢盯着看——大概不到40岁,算一下她读大学、留学美国的时间,大概就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那几年。
张潮猜测荻原美穂应该是当时某个中产,甚至富裕家庭的女儿,因为经济下滑,家里无法负担她留学的费用,只能被迫回国。
当时日本的就业环境很不好,号称“就职冰河期”,她这样的高知女性反而更难找工作,估计还要为家里还债。
能来「清极院」这样的招待会所当女将,恐怕已经是上上之选了。
不过这些都只是张潮内心的八卦,现在也不可能向荻原美穂求证,他需要的是对方的专业能力,于是道:“你让其他人去外面把今天的晚报都买回来。
你呢,就在这里陪我看日本的新闻台。石原中风应该算大新闻了,我想听听日本的媒体怎么报道。这部分如果不在你的服务范围内,那算我单独雇佣你。
费用就按照高级翻译,或者法律顾问的价格结算给你。怎么样?”
荻原美穂闻言有些难以置信地抬头看了一眼,随即又醒悟这是失礼,又连忙低下头来道:“只要在清极院里,阁下的命令就是我的天职。
所以……并不需要您另外付钱。”
张潮点点头道:“好,你赶紧去安排了,顺便让厨师给我弄碗拉面。现在是8点钟,正是新闻时间。”
荻原美穂深深伏下身子,比之前更低,用一种难明的口吻道:“嗨!”
不到20分钟,张潮就捧着热腾腾的拉面,坐在客厅的电视机前,听着荻原美穂为他翻译电视台对“石原中风”一事的报道——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清极院里看电视。
他料想的没错,“石原慎太郎被中国年轻作家骂中风”几乎是今天最热闹的新闻,所有的电视都将之当作大事来播报。
张潮把石原比作「男公关」的片段;张潮把稿纸撒向空中的身姿;石原中风倒下的场景……一遍一遍在各个电视台反复播放。
首先看的是日本NHK电视台《新闻观察》节目,主播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男士,他面容严肃地对着镜头说道::
“……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突发中风事件持续发酵。最新民调显示,18~29岁群体对张潮言论支持率高达58%,而60岁以上群体反对声浪突破83%,他们要求政府立即逮捕或者驱逐张潮,凸显了民意的分裂。
京都大学法学教授中村良平指出,本事件或成检验日本《宪法》第21条言论自由边界的标志性事件……”
NHK(日本广播协会)作为日本的公共电视台,是依靠民众缴纳视听费运营而独立于商业资本外的公立媒体,态度相对比较超然,一般不会轻易站队,会尽量表达多方面的看法。
果然主播嘚啵嘚了一会儿,就切换到了街头采访,第一个接受采访的是银座街头的白领女性,步履匆匆的她被记者拦下来,听完了相关内容后,她用嘲讽的语气道:
“石原不是说过‘职业女性是生育率下降的元凶’?现在轮到他说不出话,希望他不要浪费国家的医疗保险了。他这样的老人是不是日本老龄率上升的元凶呢?”
张潮听完荻原美穂的翻译以后,噗呲一声笑了出来,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