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0章 试车! (第2/3页)
座超级巨大的车站。
原来,早在半年之前,沈行知就已经找到了改进蒸气器的办法。
华夏历史上,玩风箱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
从最初的人力,再到畜力,一直到后来的水力,各种类型的风箱早就被华夏先民们玩出了花儿。
以前只不过是没有想到过蒸气而已,但刘禅提供的图纸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最大的难点其实已经没了。
有朝廷和高软软的无限钱财支持,一年的时间里,沈行知带着工匠们搞了几十台原型机。
不断拆解的过程中,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蒸气器在推动一次活塞之后,必须等待冷却之后,才能再次运行的办法。
而这个办法同样简单,无非是多加几个水箱,让热水和凉水循环起来。
而让水循环起来的办法,他们同样无比熟悉,甚至日常都在使用,比如压水井。
当然了,加上去的这一套水箱,还有一个大家更熟悉的名字,冷凝器。
解决了活塞的往复运动之后,整个蒸气器的效率,直接提高了五倍不止。
因为这个成就,沈行知成了大宋最年轻的侯爷,机武侯!
而陆游则因为火炮和蒸汽器的两项成就,成了大宋最年轻的公爵。
刘禅取襄助武备之意,封他为武襄公!
对于俩人的封赏,朝中的大臣们牙都快酸掉了。
但压根儿没人搭理他们,试车成功的当天,高软软和赵鼎俩人就各下了五百台的订单,用在他们的矿山上抽水。
但他俩还不是最大的客户。
最大的客户,是陆游。
或者说,是军器监。
为了早日完成高软软和赵鼎的订单,刘禅大手一挥,军器监马上扩建。
但陆游压根儿没打算像以前一样,把军器监建在有水流的地方利用水力。
他的想法,是趁着这次机会,直接把军器监扩建到各个军事重镇。
至于钻床之类的机械所需要的动力,则全部换成蒸汽器。
也正是因此,他们本身反而成了蒸气器的最大客户。
对于陆游的这个想法,刘禅和岳飞俩人当然举双手赞成。
高软软和赵鼎俩人虽然不乐意自己的订单被延后,但也知道孰轻孰重,自然没什么异议。
但是,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