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十三章:沉默的观察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十三章:沉默的观察者 (第3/3页)



    贾诩只是笑着:“将军与我何必说这样的话?”

    他看向远方:“这些年的事情,不过是小事,如今天子的身体越来越差劲,一场巨大的风暴马上就要来了啊。”

    光和七年,年末。

    已然久病的天子因为身体的缘故所以不能前往泰山,只能够在长安城外搭建了祭台,勉强着身体前往祭台封禅,进行祭祀天下的大礼。

    也正是这一次的露面让人知晓,此时的天子身躯已然成了这个样子。

    形同枯槁。

    刘备站在台下看着,看到天子的第一瞬间就想到了这个形容词,他也只能够想到这样的形容词了。

    默默的叹了口气之后,他的眼睛中充斥着泪水。

    没有天子,便没有如今的他。

    历史的命运早已经改变,他不再是那个被小小的都邮难为而后弃官而走的刘玄德了,他如今是掌管羽林军的执金吾刘备!

    这三年来,曹操身上的官职也一直不断的累加。

    如今的他已然坐到了丞相署内吏的位置上。

    这个位置其实形同副相,但因为有一个十分强势的上司的缘故,所以曹操手中的权利并不算很多。

    所幸除了丞相府内吏之外,他还兼任着另外一个职位,三十六卿之一的赋税署署长。

    这个位置十分重要,在三十六卿中,可以排到前三。

    而陈朱楼则是站在台下,默默的看着这一切。

    四年前他十三岁,如今的他已然十七岁了,这四年的光阴他在长安城中看着历史的脚步发展,看着自己的父亲进行变法,看着这天下的百姓逐渐的可以喘口气。

    他好像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需要做什么事情了。

    陈朱楼像是一个沉默的观察者一样,默默的看着时间的流逝,看着这天下的变迁。

    他将历史记录在心中。

    光和八年初,天子下诏,改元为“初平”。

    是故,光和八年也叫做“初平元年”,天子的身体在这一年愈发的差劲了。

    甚至有几次太医令都束手无策,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天子的身体一日日的衰落下去,有一次甚至已经委婉的说出了天子已然油尽灯枯的话语。

    这话是实话。

    但天子却依旧靠着自己坚强的、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毅力强行挺过去了。

    初平二年,初,元月。

    未央宫外

    刘备站在那里,将双手拢在袖子中,如今的他已经不是前些年岁的他了,他变的更加沉稳、更加锋芒内敛,也更加受到天子的信任了。

    他站在原地等待着天子的传召,而心中则是飘忽到了这几年的光景中。

    从光和四年开始,虽时光流逝十分迅速,但他的生活却没有过多的改变,每日与曹操、陈朱楼两人一起饮酒、处理公务,三人早已经是引为知己。

    在闲暇之余,这个版本的刘皇叔在这个年纪更像是一个符合这个年纪的少年,而少了许多的沧桑。

    他与曹操、陈朱楼二人在长安城中也算是有了一个名号,唤作“长安三雄”。

    三人都身居高位,且都不惧权势——因为他们本身就是权势。

    闲暇的刘备甚至兼任了长安都尉的职位,管辖着长安的治安以及诸多士卒。

    天子身旁的常侍急匆匆的走到了刘备的身旁,低着头十分的谦卑。

    自当年十常侍事发之后,这些常侍们便不敢再像当年一样猖狂了,尤其是在面对风头正盛的这几位的时候。

    “殿下,陛下传召您进去。”

    刘备微微颔首,踏入而入。

    光和六年的时候,天子曾经召见过他一次,那次常侍唤他“刘金吾”被天子听到了。

    天子勃然大怒,平静的询问那位常侍:“吾弟不配称一声殿下么?”

    之后没有等到那常侍的回答,便直接让人将其拖了下去。

    夷三族。

    之后,常侍、朝廷内外对刘备的称呼都变成了“殿下”。

    走入略微有些昏暗的未央宫中,刘备看向那坐在烛台中央的男子,男子身上衣袍四散而开,头发披散着。

    他上前去唤声道。

    “臣弟备,参见皇兄。”

    “皇兄长乐无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