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九章:提我三尺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九章:提我三尺剑 (第3/3页)

态下的丞相却好似没有发觉这些一样。

    他悍然发动了最后一场进攻。

    他要称帝!

    新元三年九月,安汉公王莽悍然废帝,而后矫诏称天子禅让。

    改国号为“新”,改元为“始建国”,是为始建国元年。

    同年,天下议论纷纷,刘氏诸王皆反!

    幼帝在位你把持朝政是一回事,但你意图将篡夺天下,动摇江山社稷那是另外一回事!

    天下战乱!

    官渡城

    陈书在拙身楼中迷茫的睁开双眼,他看着遥远的长安城,心中叹了口气。

    这难道就是为什么王莽会失败的原因么?

    他还没有看到这件事情的本质,更没有看到支持那些刘氏诸王造反的人中都有什么身影。

    始建国二年,一个意料之中的人也加入了造反的阵容当中。

    前太子,刘秀!

    但刘氏诸王对此也没有什么别的看法,对于他们来说,在礼法上刘秀和他们已经是一样的了。

    为什么?

    因为哪怕王莽的这个皇位得来之不正,但先皇,也就是孝哀皇帝的皇位是来的正路啊!

    孝慎皇帝在位的时候就立下诏书,并且将刘秀封为弘农王。

    这么一来,孝哀皇帝成了绝嗣的大宗,刘秀和他们这些诸王一样,全都成了小宗!

    一模一样的身份,一模一样的小宗。

    谁比谁有资格?

    更何况,这位弘农王虽然和陈氏交好,但是陈氏可没有表示对这位的支持啊!

    既然如此

    让开!我上我也行!

    始建国三年,天下诸王动乱。

    新朝皇帝王莽却还沉醉于他的改革当中,并且开始强制推广,新朝范围内的一些郡守也好、县令也好,甚至一些名门望族也好,纷纷开始在暗中支持这些造反的人。

    其中,站在前太子、现弘农王身后的有三家大势力。

    其一,阴氏。

    做官当为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的那个阴氏。

    其二,郭氏。

    豪门显贵,真定王的外甥女郭圣通的那个郭。

    其三,陈氏。

    官渡陈氏。

    不需要更多的修饰词,只要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官渡”,就可以来修饰的那个陈氏。

    甚至大部分的时候连“官渡”这两个字都不必说。

    这天下间,除却官渡陈氏之外,其余人谁敢自称自己是“陈氏子弟”?

    前两个势力大家都是知道的,因为被放在了明面上,但后面那股势力所有人都不知道,甚至连阴氏以及郭氏都不知道。

    因为陈冲干了一件和当年陈簪缨一样的事情,他隐姓埋名了。

    陈氏并不想支持任何人,因为这一代的家主陈书是一个十分.平庸的人,他的平庸在平时意味着稳妥,在这种时候意味着会错失良机。

    但“天”佑陈氏。

    虽然陈氏此代的家主是一个平庸的人,但陈氏的下一代家主,也是这一代家主的独子却不是平庸的人。

    恰恰相反,陈冲十分聪慧。

    或可比当年安国公。

    始建国六年,两年的时间足够刘秀做一些事情了

    比如将那些所谓的“清君侧”的诸王势力全都一一打散,然后吞并到自己的麾下,除却刘氏之外的势力也全部都被他诛杀。

    至今为止,大汉天下就只剩下了两股势力。

    其一,刘秀所领导的“清君侧,复汉室”势力。

    其二,王莽所领导的“新朝”势力。

    天下江山,平分秋色。

    始建国七年,王莽终于从他的改革中抬起了头,好似刚刚看到这股兴起的势力一样,准备大规模的开始“剿匪”。

    是的。

    王莽不承认这股势力是刘氏复兴的诸王,他将刘秀斥为“匪”。

    始建国九年。

    剿匪维持了两年的时间,刘秀的势力却越来越庞大,甚至到了九年的时候,已经真的与王莽平分秋色。

    昆阳

    沙河之前

    刘秀意气风发,站在河边。

    手持长剑。

    “大风起兮!”

    他回头,目光锐利:“提我三尺剑,平定篡汉贼!”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