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十八章:孤这一生,如履薄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二十八章:孤这一生,如履薄冰 (第3/3页)

 陈氏需要这所谓的丹书铁券么?

    不需要。

    没有了丹书铁券,就凭借着陈氏的势力,日后的皇帝敢找陈氏的麻烦么?

    不敢。

    所以,丹书铁券的作用大概类似于如今的某个组织,只是为了防止陈氏杀红了眼,什么都不管不顾了。

    给双方一个台阶,让双方都不会下不来台。

    不至于让事情发展到最坏的那一步。

    后元十年,秋。

    大雨弥漫中,天子的诏令传遍了天下,所有人都在惊叹陛下的“仁德”。

    而在这一年的秋天,同样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皇帝的宠臣、大汉豪商邓通上书,奏疏中言明了自己的罪过,并且着重强调了“铸币以为权,此权为天子之柄,臣厚言窃之,实为冒犯天威,高皇帝入梦责之,臣惶恐”的话语。

    这番话出炉之后,所有人都明白,邓通被皇帝警告了。

    也同样明白,这是皇帝对于“诸侯王”的警告。

    可是诸侯王此时敢装作不明白这其中所蕴含的道理么?

    于是,荆王、楚王、齐王、梁王、燕王等人相继上书,上书请奏朝廷收回诸侯国手中的铸币权,言称这是天子的权柄,他们只是大汉的诸侯王而已,怎么能够厚着脸窃取其中的权柄呢?

    随着日子的一日一日过去,也伴随着这天空中大雨的一点点落下,几乎所有的诸侯王全都上书了此事。

    唯有一个人还在硬撑着。

    吴王。

    刘濞在听说京中邓通的上书之后,愤怒的将屋子里的所有东西都砸碎了,他的眼睛中带着怒火,明白这是天子针对自己等人的手段。

    当铸币权被朝廷收回去了之后,他想要练兵什么的,不就麻烦了?

    最开始的时候,刘濞是非常不屑的,他相信不会有任何一个诸侯王愿意交出手中的权柄,只要大家都默不作声,这个事情也就是过去了。

    当第一个诸侯王上书的时候,刘濞的心中依旧是不屑的,因为他觉着只是几个小小的诸侯王而已。

    当梁王上书的时候,刘濞有些慌,但却并不是很慌,因为梁王是皇帝的儿子,以后还有可能是皇太弟,这个时候当然要附和皇帝来换取皇帝的宠爱。

    可是,当荆王、楚王、齐王、燕王都上书的时候,刘濞已经是很慌了。

    这几位怎么也抛弃了自己?

    可他却依旧是硬撑着。

    而在后元十年的冬天,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情让刘濞再也没有办法硬撑着了。

    后元十年,天子夜梦高皇帝入梦,责骂他丢失天子权柄,导致在天上高皇帝、太公皇帝、以及所有刘氏的诸王都受到了上苍的责罚。

    天子醒来之后,只觉着心中一阵闷痛,而后病倒。

    在病倒之前,令太子刘启监国,以太师陈彼、大将军韩信、太尉陈得、左相陈拓辅佐。

    前面的消息并没有让刘濞认怂,可是当后面监国辅政的人选不是陈氏中人,就是陈氏的朋友,其中还有两位大将军之后,刘濞真的怂了。

    不怂也不行。

    皇帝的意思很简单了,我不好意思对付你,但是陈氏好意思对付你啊,陈氏对付你那不是手拿把掐?

    于是,后元十一年的春天尚且没有完全抵达的时候,吴王刘濞终于也上书,请求天子收回诸侯王的铸币权,以中央朝廷铸造的钱币为天下发行。

    而天子依旧在病重中,所以没有办法回复消息,但监国的太子却表示同意。

    于是,这一年,朝廷开始大肆的回收民间的“铜”,管控着这一矿脉,不许私人拥有,锻造了新的、统一的钱币。

    因为钱币上烙印着“天仁通宝”四个字样,于是后元十一年也被称之为“天仁元年”。

    天仁元年,在太子的诏令下,许多诸王全都上书想要进京慰问陛下的身体。

    而太子也宽容的表示同意。

    这一年,在历史中被称之为

    “削藩转折点”

    长乐宫

    终于坐在这里的刘启望着面前的传国玉玺,微微感慨:“孤这一生,当真是如履薄冰。”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