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第142章 拿捏 (第2/3页)
好话都让天子说了,董卓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如何应对。
“关中的百姓喝不上羊汤关臣什么事?”
说着,董卓就要来抢夺刘协手中的汤匙,想要给自己舀上一碗。
“怎么没关系?”
刘协闪转腾挪:“肉食者,自当与百姓同甘共苦。”
“太师为了百姓茶饭不思,此事若是传出去,也不失为太师的仁德啊!”
董卓不依不饶:“不喝羊汤就算与百姓同甘共苦了?”
“自然算是。”
大人物只要稍微演上那么一演,就足以让普通百姓感恩戴德。
可惜董卓那真的是连演都不演,只觉此事太过虚伪,才愿装模作样,在这种事情上委屈自己。
刘协趁机灌了一口羊汤:“无论如何,不少百姓今年的日子都不好过。太师自当朴素度日,展示太师的仁德!”
董卓见没有抢到,也是双拳抱胸,显然有些生气:“展示仁德又能如何?难道这些百姓还能多供给臣一碗羊汤吗?”
现在的董卓,彻底和羊汤杠上了。
刘协将自己碗里的羊汤喝干净后,又跑到桌前,将烹煮羊肉的小鼎一并端走——
“今年这个行情,要让百姓供给太师羊汤怕是难了。可若是太师愿意广施仁德,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说不定关中的百姓会为太师建立生祠,供奉太师啊!”
建立生祠?
董卓终于听到了和羊汤一样吸引他的东西。
“陛下说笑了,该有多大的功绩,才能够令百姓建立生祠?便是昔日的萧何、邓禹,都没能获得那样的推崇吧?”
一个先汉丞相,一个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的大贤都没有做到的事,他董卓如何能够做到?
刘协又给自己盛了一碗,放在嘴边嘘溜。
“怎么不可能?”
“如今百姓民生艰难,只要稍稍施以恩惠,让他们能够挺过今年,那就是莫大的仁德。”
“雪中送炭,向来是要胜过锦上添花的。”
“若是在太平盛世施展仁义,百姓自然不会有太多感恩戴德。可若是在这样的凶年饥岁,只要稍稍一点恩惠,便足以让百姓为太师建立生祠。”
说着,刘协还进入了情景扮演。
“太师想一想,若是日后,太师与自己的子嗣行至城郊,突然看到一座祠堂,会发生什么?”
刘协夹起嗓子——
“这里有一座祠堂哎!快进去供奉,讨个吉利!”
“而这个时候,太师默默捻着自己的胡须,对身边的孩子说——不能进去,这可是你父亲我的生祠!哪有自己拜自己的道理?”
又夹起嗓子——
“什么?什么?竟然是父亲的生祠?百姓竟然会自发为父亲建立生祠?父亲实在太棒了!!!”
声音恢复正常,刘协正色道:“如此,太师以为如何?”
董卓的手不知何时,已经落在了自己的胡须上……
“善!”
董卓并不在乎寻常百姓怎么看待自己,愿不愿意供奉自己,为自己建立生祠。
但是董卓在乎自己的孩子!
一想到日后自己的孩子在游历关中时,随时都能见到自己的生祠,董卓就不由浑身颤抖。
“善!善!”
董卓恨不得现在就开始动工,去外面将自己的泥塑金身建起来。
不过这东西显然是要百姓自发去建才行。
若是亲力亲为,不但不会庇护子孙,令子孙骄傲,反而会令子孙蒙羞。
“陛下且说,如何才能令百姓建立生祠?”
刘协摸着下巴:“朕前几日听贾诩说过,关中今年便是省吃俭用,只怕预留和贸易的粮食都不足以渡过难关。”
“若是这个时候,有谁能够捐赠给朝廷一笔钱粮,那可就再好不过了。”
眨巴、眨巴。
刘协若无其事的往董卓那里瞅了两眼。
……
董卓终归还是小心谨慎的:“大概需要多少钱粮?”
“随便有个几万金、十万粮就行。”
“咳咳咳咳!”
董卓险些被呛到。
多少?!
几万金?十万粮!
眼看董卓似乎将要暴走,刘协再次夹起嗓子:“难道太师不想让自己的子嗣看到他父亲的生祠吗?”
“对孩子而言,有再多的钱财,又如何能比得上自己父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