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袁术不可能这么菜 (第2/3页)
前往曹操住处,请求曹操效仿公孙瓒、刘备,尊崇关中朝廷,与袁绍决裂!
但曹操还是不动声色的拒绝。
这也让荀彧知道,曹操怕是真的变了。
“大汉征西将军”曹操,兴许早就死在了荥阳城外,死在了虎牢关前。
“既如此,曹公日后,多加保重。”
道不同,不相为谋。
荀彧固然以为曹操乃是当今明主,但曹操的志向却不知在何时便与自己背道相驰。
若是继续待在曹操麾下做事,荀彧害怕二人之间迟早会留下不可调和的矛盾。
既然如此,何不尽早离去,将对彼此的记忆,留在最美好的时候?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荀彧轻轻叹息,自袖口中取出一卷早已写好的公文交予曹操。
“曹公,此乃我仿照关中之制写好的公文。”
“均田、军府之制,都乃利民,利国之策。如今中原纷乱,百姓仓促逃亡。若是能以此制予民利好,将其与农田绑定,必然可使兖州大兴!”
“到了那时,就算有朝一日……袁绍携大军前来进犯,曹公依旧能够以一州之力抵御。”
“若实在抵御不住……还望曹公记住,我荀彧始终都在关中等候曹公。”
荀彧,终究不舍得曹操,不舍得故土。
于公,他特意因地制宜,将关中的“均田”、“府兵”制度改造成适合兖州的政令,供曹操施行。
于私,他也向曹操保证,给曹操留下一条后路。
荀彧心中自己立下了誓言——
“若是有朝一日曹公真的蒙难逃亡关中,自己必然会不惜性命保全曹公!”
曹操接过荀彧为自己最后书写的政令,只觉重若千钧!
“文若当真不能为了我留下吗?”
见曹操还要挽留,荀彧终究亦是忍耐不住,流下眼泪。
“若曹公愿意奉朝廷为正朔,贬斥袁绍,那我自当留下侍奉曹公!”
“可若曹公畏于袁绍兵威,依旧不肯迷途知返,只怕你我的缘分就到此为止了啊!”
曹操终究不舍,却还是松开了荀彧的衣角。
荀彧察觉曹操的动作,亦是明了。
“曹公,珍重!”
言罢,荀彧便率领荀氏族人西入关中,前往朝廷。
在路过一地时,荀彧还看见了一个身形矮小的文士。
荀彧喜好交际,见此人虽然相貌平平,胸中却似藏千万壑,便想要上前结交。
岂料这文士见荀彧过来,便直接离开,丝毫不给荀彧相交的机会。
文士便是李儒。
当日,他可是与荀彧的侄子荀攸一同觐见的天子,自然知道荀彧如今是要前往关中投靠朝廷。
既如此,那自然还是不见面的好。
李儒摆脱掉荀彧,继续想要南进。
但因为一些消息,让李儒稍稍有些迟疑,停留在陈留地界,迟迟不知该不该继续前进——
依旧是袁绍丢掉太原带来的影响。
关东诸侯大都精通军事。
他们不会不知道丢掉整个并州对于河北的影响。
河北丢掉并州,几乎如同关中丢掉了函谷、江东丢掉了长江。
袁绍以及河北朝廷的命运,几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之前一直犹豫,同时也是关东最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