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被骑的喜鹊 (第2/3页)
:“劳烦蔡大家代朕交予伏寿。”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蔡琰乃才女。
虽然这首诗的韵脚依旧奇怪,典故也用的晦涩,可单看最后一句,蔡琰便能品尝到诗中的哀伤与愁绪。
诗,确实是好诗。
若是蔡邕在这里,恐怕依旧会评价这是一首不逊色于《凤求凰》的佳作。
但是!
蔡琰不理解!
陛下理应与伏寿素不相识啊!
既然素不相识,为何能写出这样的诗出来?
感情如此沉重,便是说陛下与伏寿是七世怨侣蔡琰都信!
本来,蔡琰无比肯定,刘协那日在鸿台上的《日日思君不见君》是为自己所作。
可今日,在刘协写下这首《锦瑟》时,蔡琰却没那么肯定了。
刘协写完其实也意识到直接将这诗写给伏寿有问题。
可朕为天子,写了就写了!难道还有人还能跑过来询问这首诗写的究竟是什么意思不成?
这天下,哪有那么无聊的人!
……
还真有!
蔡琰捧着诗词,小心翼翼的询问:“陛下此诗为何这般哀怨?”
嗯?
不是,你还真问啊?
刘协摸着下巴:“兴许只是朕这些日子太过劳累。在尚书台要处理那么多犒赏之事,所以心里有些怨气。”
这个随口编出的蹩脚理由,刘协自己都不信!
便是遍个“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估计都比这个理由要恰当。
蔡琰也不信。
但蔡琰毕竟是个聪明的女子,没有再继续询问,而是顺着刘协的话说道:“原来如此。陛下要考虑那么多士卒还有官员的犒赏,肯定会心生疲倦。”
?
刘协眼中有一瞬间的呆滞。
他抬眼看着蔡琰:“蔡大家方才说什么?”
“陛下肯定会心生疲惫,有所怨气。”
“上一句!”
“陛下要考虑那么多士卒还有官员的犒赏……”
就是这句!
刘协突然想起来一件事!
均田、府兵制度主要针对的是士卒!
那还有文官呢?
那还有尚书台统筹的官员呢?
贾诩、钟繇刘协不担心,二人虽掌揽机要,但品级俸禄都还很低,可以随便加几个职务,多领几份俸禄。
真正麻烦的,是董卓!
直到蔡琰此刻突然提起,刘协才意识到一个东西——
自己从始至终,竟然一直都忘记了要给董卓封赏!
河东之战,董卓这个主帅按理说才应当是首功!
虽然刘协猜测董卓没有将此事放在心上,也没想着要朝廷给位极人臣的他再封赏些东西……可是一码归一码。
就好比西凉军队虽是董卓的私兵,可打了胜仗之后,必须是由朝廷给他们发俸禄,这个秩序不能乱。
董卓立下功劳却不予赏赐,岂不正是破坏了规矩?
毕竟,朝廷是朝廷,董卓是董卓,二者绝对不能混为一谈!
“文和居然到现在都没提醒朕?”
刘协有些埋怨贾诩。
按理说,以贾诩算无遗策的心智,是断然不可能将这事遗漏。
所以刘协猜测,贾诩是故意“忘记”了此事,想让这件事顺其自然的就这样过去?
“文和险些耽误大事!”
但好在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