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7章 朕以渭水为誓!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97章 朕以渭水为誓! (第3/3页)

 “自然可以,到时候都让他们住到宫室中来,距离太师也近些。”

    顺便的,刘协还说了句客套话:“太师那孙女渭阳君,还真是继承了太师的几分大将风范,不愧是将门虎女!”

    刘协本以为董卓会顺着客套几句。

    再不济,也要谦虚一些……即便这或许不是董卓的性格。

    岂料,一听刘协提到董白,董卓就和炸了毛的猫一样,看向刘协的目光中充斥着警惕!

    太师……不是!你别用那眼神看朕!朕对那个爱哭鬼没有半点想法!真的!朕敢指着渭水发誓!

    刘协还是第一次从董卓身上感受到压迫感,赶紧将目光移向别处:“太师,正事还没有谈完,先谈正事。”

    ……

    董卓逐渐收回目光,可浑身上下都充斥着戒备与警惕。

    这与关系远近、君臣亲属无关,单纯就是董卓对董白那根独苗的本能保护。

    “对,谈正事……方才说什么?荀攸是吧?”

    董卓卷起竹简,在腿上敲了敲。

    “既然他之前在尚书台中如此与士孙瑞那老贼争辩,又有出谋划次,护卫长安的功劳,姑且就免了死罪。”

    “但功过相抵,此次论功行赏,就不必加上荀攸的名字了,只叫他以尚书郎的官职在尚书台中做事,剥去其黄门侍郎的官职。”

    “下官知道了!”

    贾诩本就没想着给荀攸请功。

    功过相抵,保荀攸一条性命,便已是大幸!

    还能留有尚书郎的官职,这更是意外惊喜,如何还能有其他想法?

    “不行,还是有所不妥。”

    董卓不知何时有这大喘气的习惯,竟然对方才的决定有些后悔。

    荀攸毕竟刺杀过董卓,便是收回他随意入宫的权柄,眼不见心不烦,可心中终究还是有一根刺横在那里。

    刘协见董卓犹豫,似乎要反悔,也是猜到了董卓的顾忌。

    “荀攸之前,毕竟犯过错误。虽有尚书台的肺腑之言,却已经令人难安。”

    “荀攸出自颍川荀氏,倒不如令其一族迁至关中。如此基业族人尽在关中,料他也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举动。”

    迁关东豪族以充关中!

    这事并不新鲜。

    先汉之时便有制度,若是天子驾崩,就要迁关东各郡县的一些富户前来充实陵邑。

    汉高祖之长陵、汉惠帝之安陵、汉景帝之阳陵、汉武帝之茂陵、汉昭帝之平陵合称的“五陵”,便是由这些前来的关中豪族充实的县城。

    此举,不但可以强干弱枝,还能缓解地方土地兼并,本是一条良政……可惜在后汉之时就已经废弃,让关中百年内再无大族迁移进来。

    虽然刘协此时要迁颍川荀氏一族的目的是为了打消董卓对荀攸的怀疑,顺便再白嫖一个荀彧……这与先汉皇帝们那宏大的目标的战略当然不可相提并论,但形势方法却是一模一样,完全可行。

    “这般……倒也合适。”

    董卓思索片刻,便也同意此事。

    刘协又与董卓随便聊了几句闲话,想要旁敲侧击一番董卓对于自家小妾的喜爱程度,评估吕布的事情到底能不能成……虽然已经避开了董白之事,但董卓依旧好像护食一般,每每说到“家眷”二字便悄无声息的话题终结。

    最后实在避不掉,干脆将佯装身上受了伤,以休息为由让刘协和贾诩不得不离开。

    “太师怎么这么防备朕?朕对渭阳君是真的没有想法!”

    贾诩在一旁偷笑:“陛下若是真能与渭阳君喜结连理,那还真可谓一件幸事!”

    “要你多嘴!管好你自己的事情!”

    刘协见贾诩竟然敢调侃自己,也是眯起眼睛:“文和之前在尚书台隐忍不发,待荀攸说出那些话后才开始动手,怕不仅仅是为了试探荀攸吧?”

    “今日将公达那些话呈递给太师,让太师赦免公达,这才是汝真正的目的吧?”

    “公达因为之前的事,怕是已经记恨上了你。现在你是不是也要去和他把话说清楚,免得他以为你是真的要杀他?”

    贾诩腼腆的摇摇头:“臣不知陛下在说什么。荀公达愿意怎么想,那是他的事。臣自己想做什么事,这是臣自己的事,犯不着讲的那么明白。”

    “文和啊文和。”

    刘协哑然失笑。

    而贾诩则是先行告退,选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重新归于沉寂。

    (本章完)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