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0章 出兵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90章 出兵 (第2/3页)

但很不巧,他的长处,基本都是刘协的短处。

    文学、书法、经义、音乐……

    刘协估计,自己与蔡邕唯一能够聊起来的话题就只有蔡琰了,而蔡邕大概不会和自己去讨论这个吧?

    蔡邕面见天子时的礼仪依旧板正,便是刘协赐座,他也不敢坐在胡凳上,而是按照古礼,跪坐于榻上。

    “臣谢过昨夜陛下护佑小女之恩!”

    原来是因私事过来。

    刘协暗自松了口气。

    蔡邕毕竟是大儒,似有浩然正气在身。同处一室,便是刘协都变的规矩起来,将腰板挺直,不似平时随意。

    既然不聊学问和公事,那这严肃的气氛也就清淡了许多。

    “不碍事。昨日敌军并未攻到郿坞当中,朕不过是防止侍者、女眷自乱,这才过去稳定人心。况且蔡大家自有短刃护身,好似女中英杰,便是没有朕,估计也不会伤到。”

    ?

    短刃护身?

    女中英杰?

    陛下是不是搞错了,我家的昭姬不应该是温文尔雅、蕙质兰心吗?舞刀弄棒的事情,怕不是渭阳君那样的女子才做的出来的吧?

    ……

    蔡邕眼中明显的呆滞被刘协捕捉到。

    “看来蔡中郎却有些不了解蔡大家了。蔡大家不光是才气盖过当世大多男子一头,其胆魄胸襟同样不比热血男儿弱上多少。”

    刘协是真的在夸赞蔡琰。

    但蔡邕并不这么认为。

    “将女子教养成这样,是我这个父亲的过错啊!”

    “《女诫》曾言:生男如狼,犹恐其尪(注1)。生女如鼠,犹恐其虎。所谓妇德,自该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如此才算是具有德性。”

    刘协本来是有些敬畏于蔡邕的正气,说话都比平日里要轻上一些。

    但此刻,刘协却对这个皓首穷经的大儒有些怨气。

    “蔡中郎为何要将自己的孩子比作老鼠?若是读书将父母都读成了这样,那这书还真不如不读的好。”

    就在刘协说完这话的时候,从窗口外突然传出一道喝彩声——

    “说的好!”

    不过立即就有甲士过来将那声音驱赶——

    “我是渭阳君!这是我家!你不能赶我走!”

    “我又没做什么别的事!就是听听陛下说话!”

    “陛下!救我!快救我!”

    ……

    声音逐渐远去,刘协和蔡邕这才从满头的黑线变为平静。

    “陛下怕是说错了,书中的道理,是学不完的,切不能以偏概全。”

    “如这《女诫》中的意思,表面是在说要打压女子,可实则却是让女子维护家中安宁,不要主动去挑起事端。如此家族才能够长久。”

    “就好像现在这郿坞当中,明明可以维护现在的平静,等待敌人退兵,为何却要冒险出阵,将自己的安危暴漏于刀刃之下呢?”

    ……

    蔡邕的这个弯,刘协险些没有绕过来!

    “原来蔡中郎谢恩是假,劝谏是真。”

    朕说呢!为何就这么点小事还专门过来谢朕一趟,感情是借用身边之事来谏言呢!

    怪不得董卓其余人的建议都不听,就只听蔡邕的建议。原来是因为人家说话是真有技巧,比那些动不动哭天喊地要来死谏的御史文官强太多了!

    “既然蔡中郎是来向朕谏言军事的,那大可不必将蔡大家给牵扯进去。以《女诫》、《经义》讨论战事,本身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

    刘协在面对蔡邕时的压力,不光是蔡邕本身正派的气质,更多的还是刘协总有种面见长辈的压迫感……

    但现在既然是谈论国事,那刘协就是君!就是天子!

    此刻刘协锋芒毕露:“蔡中郎说安于现状即可,不必主动出兵将自己的安危暴漏于兵锋之下……这话其实说的没错。”

    “朕若是个太平天子,巴不得天天窝在长安或者洛阳的行宫里,天天写些诗词歌赋,赏些玉树庭花,养些奇珍异兽,任手下忠臣良将前去办事。”

    “但现在,朝廷所控之地不过一隅,还常有觊觎天子权柄之人兴风作浪,引戎狄贼众前来攻取帝都……这个时候,朕若是不去争,不去抢,他们只会更加得寸进尺!”

    “董太师亲征河东,朕现在决意主动出击,都是这个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