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7章 海阔天空,兵器工业负责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17章 海阔天空,兵器工业负责人 (第3/3页)

的抓住机会,更快的实现武器的升级换代。

    这绝对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你说的这些我也听到了不少相关的传闻和报道。”

    “北极熊在阿国已经那么多年了,但是游击队的规模反而越来越大。”

    “每年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阿国,但是却没有给他们带来什么实质性的收益。”

    “估计这个局面很快就会出现一些变化。”

    朱建生作为一校校长,还负责理工特种车辆厂这种特殊的军工厂,信息来源自然也是比较丰富的。

    再加上北极熊的动作一直都是很受大家的关注。

    所以结合江辉说的内容能够想到不少的东西,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没错,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我预估最迟明年北极熊就会从阿国那边撤军的,这将会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情。”

    “甚至到时候它们还会同步的把我们北方领国的一些人员给撤回去。”

    “双方的关系一定会有全方位的变化。”

    “以前我们很难从他们手中获得的新技术,以后就变为可能了。”

    江辉这么一说,朱建生有点明白了。

    刚刚铺垫了一番,看来都是在为这个事情做准备啊。

    不过大家的关系变好了,一些新的合作还真是变得有可能。

    别看北极熊现在的日子没有那么好过,但是人家的军工水平仍然是世界领先的。

    不管是S300防空导弹,还是苏-27战斗机,亦或是先进的主战坦克等装备,那都是世界一流的。

    这里面的许多东西,都值得华夏去学习。

    甚至这个学习过程都不是一两年,而是十年八年,最终才能赶上人家现在的水平。

    这个过程是没有办法避免的。

    而如果没有对方的技术引进,这个追赶过程也许就不止是十年八年,而是二三十年了。

    “我大概明白了你的想法,不过这个事情可能需要一定的契机才行。”

    “不管是我们内部,还是他们内部,都需要一些合适的契机才能改变局面。”

    朱建生已经看到希望,但也知道这种事情的难度其实不低。

    毕竟过去二十年,大家的关系都是有目共睹的。

    一下要发生180度的变化,显然不是那么的容易。

    “我听说北极熊内部现在遭遇了严重的粮食歉收,导致国内粮食供应紧张。”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它们不得不从美利坚和西欧大量购进谷物,这进一步加剧了其经济负担。”

    “相反的,我们国内这几年经过改革之后,粮食产量不断的上升。”

    “今年很可能会再一次的创造历史,让百姓再也不用担心吃不饱饭。”

    “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从这方面着手,跟北极熊合作,通过粮食换技术的方式来引进一些先进的军工技术?”

    “亦或是邀请一些它们的专家过来做交流,想办法让对方的专家留在我们这边做指导。”

    江辉觉得现在有必要为几年之后北极熊军工人才的争夺做准备工作。

    要不然到时候出现那么突然的局面,国内争夺他们的军工人才的能力肯定是没有办法跟美利坚相比的。

    毕竟人家开的那个工资,国内根本就开不出来。

    但是华夏肯定也不是没有自己的优势。

    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把这个优势发挥到最大,最终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

    现在先通过正常的合作做一些铺垫,为双方的人员接触做准备。

    甚至先把一部分的样品搞回来,后面接着研究就方便很多了。

    北极熊军工底蕴那么的身后,华夏只要能够吃到一两成的红利,立马就能国内的兵器工业实现脱胎换骨的变化。

    “你这个切入点倒是很特别,不过我需要好好的去做一番调研之后才能做决定。”

    朱建生稍微思索了一下,觉得江辉的提议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不过涉及那么大的动作,肯定不能两个人简单的聊个天就把方向给定下来。

    他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去做调查,形成一份正式的报告之后在机械工业委员会内部提出来,然后跟上级汇报。

    这么一顿折腾,基本上就到了夏粮收割的时候了。

    那个时候国内今年的粮食产量的信息肯定就更加明确,更加有利于相关人员做决定。

    “除了加强跟北极熊的合作之外,一些重点项目已经多年停滞不前,我觉得也需要适当的关注。”

    “如今国内的经费压力已经没有前几年那么的大,该给相关科研院所的经费,还是要尽可能的保证到位。”

    “原本一机部那边的许多工厂虽然不是你分管的,但是据我了解不少工厂也是出现了经营问题。”

    “一些产品积压,卖不出去,找不到市场。”

    “我觉得北极熊那边就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

    “特别是轻工产品,北极熊这些年欠了很多的作用,我们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下功夫。”

    “到时候既可以解决国内相关工厂库存的问题,又可以从北极熊那边换一些机床等设备回来。”

    江辉又跟朱建生提了一个新的提议。

    轻工产品出口,这是华夏今后很多年都在走的道路。

    目前也是最适合跟北极熊合作的道路之一。

    这个产业对于解决大量的就业人口有非常大的好处。

    国企生存的轻工产品相比民企有成本劣势,在国内销售的时候是会面临很多困难的。

    但是用来跟北极熊贸易,这个问题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一件衣服,你的成本是两元,民企的是一元,但是卖给北极熊是按照五元去卖,那成本高一点还算什么问题?

    正好趁着民企的产品还没有办法大规模的进入到北极熊的时候,把国企的产品打出去。

    也避免了将来一些民企偷工减料,在北极熊那边把华夏制造的名声给搞坏了。

    利用这几年的过渡时间,让相关的轻工业厂缓一口气,也积蓄一些实力来实现转型,意义绝对是非常巨大的。

    到时候,许多问题都可以变小,甚至消失。

    就业好,收入高。

    有这个前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