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3章 朱-学部委员-建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413章 朱-学部委员-建生 (第1/3页)

    江辉大儿子的到来,仿佛掀开了一场场好事到来的序幕。

    宝马汽车那边各个项目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许多工作已经慢慢的开始流程化,不需要江辉什么都自己操心。

    而老丈人经过多年的努力,也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变化。

    这两年,朱建生一直在推动科学院学部委员转为院士的事情。

    这背后的目的,自然也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名院士。

    华夏刚开始成立的时候,由于当时的科研圈的特殊性,院士制度还不具备推广的条件。

    毕竟那个时候华夏的科学事业实在是有点贫乏,推选院士会显得有点儿戏,降低了院士的含金量。

    但是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之后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许多局面都发生了变化。

    去年的特殊会议上,朱建生已经联系了一批人员准备正式提出,认为“目前世界上苏、英、美、法、日、印等国家都实行院士制度,大多已有百余年历史。”

    “在华夏实行院士制度,对于推动全民族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这个提议终于促使中科院把建立院士制度提上议程。

    与此同时,现有的学部委员的增选工作也在继续。

    而这个提议也得到了科技圈的大佬支持,钱老建议恢复增选学部委员,使学部委员年轻化。

    在更严格的“差额选举”下,新一批学部委员在“得票数不少于三分之二”的规定中产生,共 59名,为学部委员最后过渡到院士进一步增加了筹码。

    朱建生作为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车的主要设计者,悍马军车的主要设计者,4MT手动变速箱的主要设计者等一系列军用、民用新技术的学科带头人,自然成为了这一批增选的学部委员之一。

    1981年 3月,中科院历史上第一次通过较为严密的制度化民主遴选程序,自主选举学部委员 283名。

    之后的许多年,学部委员都没有再增加。

    今年再一次的增加了59名,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爸爸,恭喜你!”

    朱建生增选为学部委员这个事情,江辉在背后是出了不少力气的。

    不管是向大会提出要改学部委员制度为院士制度,还是具体的学部委员增选过程,都有江辉的影子。

    要不然的话,按照历史正常发展,要到1988年,相关科学家才会正式的在大会上提出这个话题,然后到1990年的时候才会有新一批的学部委员增选。

    对于已经完全具备学部委员资格的朱建生来说,再等三年时间实在是有点可惜。

    特别是由于朱建生出色的表现,上级有意让他从首都理工大学校长的位置上面挪一挪。

    如果再不把学部委员这个位置给拿下来,到时候去到部委之后,作为领导的他就不大适合再去运作这方面的事情。

    就算是最终还是成为了院士,也比较容易受人诟病。

    现在好了,所有的担忧都解决了。

    到时候院士制度确立之后,之前的学部委员自然而然就会成为第一批的院士。

    虽然院士只是一种荣誉,但是在科研圈的影响力是非常巨大的。

    有些高校的某个学科在业内能够有很大的影响力,完全就是因为学校有这个领域的院士的原因。

    一旦这名院士去世,情况立马就会发生非常大的变化。

    最关键的是院士享受副部级待遇,在华夏这个特殊的环境之下,这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名教授,正常的级别是处级。

    但是如果能够成为院士,就算是在学校没有行政职务,也能享受副部级的荣誉和待遇。

    这对专业的科研人员来说,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激励。

    毕竟不能一直指望大家天天都只谈奉献,不谈待遇吧。

    这几年也许还行,再过几年,这种做法肯定会越来越没有人支持的。

    “折腾了几年,终于有结果了,也算是了结一件心事。”

    在女婿兼学生面前,朱建生倒也没有什么好藏着掖着的。

    自己心里面是怎么想的,那就怎么说出来咯。

    他确实是想要这个学部委员,想要院士这个荣誉。

    这是很正常的个人追求。

    “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已经顺利的搞起来了,本部那边各个专业的招生规模也在不断的增大。”

    “如今首都理工大学在国内的影响力是不断的提升,已经可以稳稳的进入到TOP10的行列。”

    “这些都是您努力的结果。”

    “要不然的话,就以学校之前的知名度和专业配置,估计要进入到TOP20名都是有困难的。”

    江辉倒也不是在拍朱建生的马屁。

    他说的是实话。

    这些年,以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为龙头学院,带动了首都理工大学许多学院的发展。

    比如材料学院、理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等理工科学院,他们的很多项目都是跟洲际弹道导弹、悍马军车等项目相关联的。

    这两个大项目给学校带来的影响和收益,绝对是难以估量的。

    这不是理工特种车辆厂每年多了大笔的利润那么简单。

    而是带动了学校许多专业的快速发展,给许多老师带来了接触国际前沿技术的机会。

    对于此时的华夏高校来说,这些都是无价的。

    除此之外,朱建生在深城修建分校之后,重点拓展了管理学、经济学、金融学、法学、外语等偏向文科方面的专业发展,让首都理工大学逐渐成为了一家综合性的大学。

    这对于学校排名的提升来说,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了,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的成立,对于宝马汽车集团来说,肯定也是很有好处的。

    作为一家新崛起的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目前申城也就深城大学和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这两所高校拿得出手。

    而看到了首都理工大学深城分校修建之后带来的好处,目前哈工大和首都航空大学、首都科技大学都在考虑要不要来深城修建分校。

    一旦这些高校的分校最终在深城成功建立,深城这边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就算是差不多完善起来了。

    这件事情别说是深城,就算是岭南省这边都是很重视的。

    毕竟跟首都和沪上等城市比起来,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