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五章 终于 (第2/3页)
第一次案情分析会上李局说的话吧?”
“重证据,轻口供?”
“另外一句。”
“你是说……哪怕是零口供,也要用铁证证死他。”
“对,就是这句。”
知道这时候暂时没什么事儿了,就等出去抓捕的那组人的消息,林文涛干脆也不着急出去了,从门口又走回来,一屁股坐到桌子上,掏出烟给王长海丢了一根过去。
“我跟李局聊了聊,他告诉我说,零口供办案只是远景,现阶段几乎不可能做到,他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尽可能的扭转咱们办案人员依赖口供破案的这种做法。
长海,你也是老刑警了,应该知道有时候办案,下面人为了取得口供,手段可是很多的,你应该很清楚这其中的弊端。”
听到这里,王长海默默的点了点头,确实,都不说别人了,就是他自己曾经为了破案也使过一些手段。
而这样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他当然也清楚。
但有时确实是没办法了,限期破案,光是限期那两个字都能要了他们这些刑警的老命。
所以……唉……
但他可以拍着胸口保证,从警二十多年了,他没干过调到黑白的事情,对得起身上这身制服,对得起头上顶的那颗国徽。
可同时他也不否认肯定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他自己就亲眼看到过。
重证据,轻口供,甚至零口供办案?
前边那句他还信,后边那句他觉得应该就不可能办到,除非抓了个现场。
否则,像他们目前正在办理的这个案子,犯罪分子将现场彻底破坏了,这让他们怎么可能做到零口供办案。
他有这种想法很正常,这是时代与见识的局限性造成的。
科技发展没有跟上,很多侦查手段就算知道也完全没办法使用,所以李言诚才会说零口供办案是远景。
他目前的打算就是让办案人员每次接到案子后,都先将注意力集中在寻找证据中,而不是对着嫌疑人发狠,搞一些莫须有出来。
当然啦,他的这个打算也是任重而道远,只能是一点一点的来,在李言诚看来,如果能在法制建设这条路上留下自己的名字,那也不算白白的重走这一遭。
“咱们这位李副局长的目光很长远,理想也很远大,长海,咱们都才四十来岁,只要能跟紧这位的脚步,我相信未来会不一样。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说一下刑警大队的一中队了……”
见林文涛又提起了一中队,王长海的脸一下就黑了。
做为分管刑侦工作的副局长,当刚才得知一中队在走访过程中敷衍了事后,他真是想打一顿那些人的心都有了。
平时偷懒也就算了,都是自己人,关上门慢慢说无所谓,可当着市局领导的面也敢这样做,一个个的真是干到头了。
“长海,我的意见是一中队中队长和副队长全部撤职,一中队所有人员,包括他们两个,全部下放到公社派出所去锻炼,还要是偏远公社。
等这个案子结束后,我打算召开一次班子会,在会上提出这件事情,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没有丝毫犹豫,林文涛的话音才刚落,王长海就重重的点了点头:“局长,我无条件支持你这个想法。
但一中队的人员被全部调离,接下来该怎么补充?”
“你和建设商量一下吧,对了,还有关于建设的处罚,他才是刑警大队的大队长,队伍没带好就是他的责任,具体该怎么处罚他,咱们再议,现在先解决这个案子。”
“好,不过不能只是建设受处罚,沈永峰做为刑警大队的指导员,队伍被带成这样,他同样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当然”林文涛十分赞同的点了点头。
很难得,王长海第一次这么干脆的支持林文涛的工作,投桃报李,林局长打算将刑警大队一中队后续的人员补充问题,就交给王副局长负责。
刑警大队的指导员沈永峰还不知道,他刚动完阑尾切除手术还在医院躺着呢,一个处分就已经落到他脑袋上了。
不过他这个处分挨的一点也不亏,做为刑警队的指导员,队伍的作风建设,就是他的工作,队伍的工作作风出现了问题,还是大问题,又被市局领导撞了个当面,不找他找谁。
“走吧长海!”
既然达成了共识,林文涛就不打算继续呆在这里了,他从桌子上下到地上,开口说道:“四十八小时结案,对县里算是有个交代了。”
此时的时间已经来到了十四号凌晨一点多,案发是十一号深夜,准确说是十二号凌晨,接到的报警时间是十二号上午九点多。
从案发到结案,两死两失踪的重大刑事案件四十八小时就告破,这已经很厉害了。
现在他们都在等,等待着抓捕小组凯旋归来。
李言诚站在院子里接过朱东君递来的烟,尽管已经抽烟抽的嘴里都没味了,可还是得抽,没办法啊,从十二号早上起床后到现在也都四十多个小时了,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