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后来 (第2/3页)
。
那手底下的人,有样学样,自然也不可能好到哪里去。
大宋这边立马调动起辽东军,女真部,还有西夏军队一起配合着去平叛。
可大宋承平已经超过至少二百余年。
这一个个的士兵,将领,早就疏于锻炼。
加之平常被朝廷养得还挺好,那愿意拿出自己的性命去拼杀?
而对面,那是打输了就得死的存在。
从思想觉悟上来说,两者就无法相提并论。
当然!
毕竟大宋是一个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的国家。
从前像是打造兵器,打造铠甲,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军队都还没有出动,这修兵器,购买箭矢等,就需要花费不少的钱,而现在则只要花费多一点时间,把机器给造出来。
这质量合格的武器便可以成批量地制造出来。
战争成本的降低,又弥补了大宋军事上能力的不足。
起义军首领是个叫做乌力那顺的家伙。
一听这名字就知道,对方本是一个温顺之人。
只可惜当地官员跟宋人官员不当人,一起联合起来欺压他们。
他也只好是带着族人一起起义。
正面打,肯定是打不过。
毕竟再怎么说,宋军正规军的武器并不是他们能抵挡的。
他们这用的,还是抢的一些破旧的,甚至有的都已经生锈的武器,还有铠甲。
用这样的武器,去打对方刚刚造出来的,那简直是找死。
因此……
对方只能是靠骗。
对方一来人,立马表示愿意投降。
而且说明自己起义的原因,是官员不当人。
并不是官家不对。
官家还是好官家,我们并没有要反对官家的意思。
而去平叛的人这边,也不想过多地杀戮。
加之官家说了,要调查明白事情的起因。
这算是大宋官家必有的微操了。
可也合情合理,毕竟你总得调查清楚对方为何要反叛吧?
结果可能也就是因为这样,这监军的,也不想造成过多的杀戮,于是,双方那就谈判。
然而也就在宋军这边,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很多士兵在草原上,连铠甲都没穿,一身破破烂烂装备的起义军便从远处杀了过来。
如果是全身都已经穿好了铠甲。
那当然没问题!
谁都知道,自己不说赢定了,但至少,对方砍不动我。
可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们已经没有穿上铠甲的时间。
一时间……
八千余人的正规军,竟然被三千余人的起义军追着跑。
得亏军中还是有勇武,有胆魄之人。
但这样的人还是稀少,面对三千的起义军的突然袭击,顶多也只能是做到砍杀几十,上百人,为自己人提供更多逃亡的时间,然后就不得不往后退。
起义军立马就获得了大量正规军的武器。
这一武装之后,便是打谁都不怕了。
只要不遇到大宋的黎元军。
战报从前线传来。
举朝震惊。
要知道早在至少一百五十年前,大宋就已经是禁止了草原上各族自己私造兵器。
而且不得私自拥有军队。
可以说,这一政策早就把草原上各族,除了朝廷自己安置的部队的反叛能力降到了最低。
所以……
对朝廷而言,平定这样的牧民军叛乱,绝对比吃豆芽还简单。
可谁又能想到,这一打,竟然就出事了。
朝廷旋即便让所有人拿出应对之策。
这些个官员,有个屁的应对之策,无非就是请求官家出动黎元军。
然而黎元军是大宋的王牌。
这一上来,平定个小叛变,都直接出王牌,这充分地展示了大宋其他人的无能。
只不过……
最后这黎元军还是得派。
数月之后。
黎元军虽说轻松平定了叛乱。
可大宋的积弊,也是已经显而易见。
朝堂上,缺乏正直不徇私的臣子。
军队中,很多都在混吃等死,而且严重缺乏信仰。
地方之百姓,很多也只能是勉勉强强地糊口度日。
甚至,还有党争,也逐渐地露出了苗头。
只不过虽说如此!
但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