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二十章 腾云-2,完善?早知如此,何必研究!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三百二十章 腾云-2,完善?早知如此,何必研究! (第1/3页)

    “你们这些普通人?”

    “你也是普通人,和我们一样,没差别!”

    “姚主任肯定不是普通人,大主任啊,能是普通人吗?看!嗯他都长尾巴了……”

    薛柏坤、王强等人一起讽刺反驳。

    姚启明倒是乐呵呵的。

    他们的关系都很好,就只是打趣的说上几句而已。

    不过姚启明说的话,其他人也是认可的,张硕主导的研究确实都很顺利。

    这很可能与理论的理解有关。

    当然探究其根本也没有意义,直接把张硕归为天才行列,就能解释一切了。

    普通人确实无法理解天才,两者仿佛生存在两个世界。

    平时的打趣并不影响实验工作,基地里每个人对待工作都非常认真。

    一个月后,实验准备工作都已经完成了。

    397工厂改装的环状管道运到了基地,并已经安装在设备上,基地针对的每一个单独的小管道进行测试,都已经成功制造出了引力场,还测定了引力场的强度和范围,数据都在计算范围内。

    下一步,就是同时开启所有的小管道,一起运行来做最后的实验。

    实验前的会议上,姚启明做了技术总结性报告,“主管道内有八根小管道,我们针对每一个管道进行了测试,都可以单独制造出引力场,强度数值都是1.13。”

    “当一起开启以后,电力功率会增加八倍,是原来的1.7倍,电力损耗一部分是在设计上。”

    “这方面,397那边儿给了报告,他们认为主管道最高能拆分成33根小管道,因为只是实验,不需要那么精细的控制。”

    “从技术上来说,分成33根小管道以后,能控制电力损耗为常规的1.9倍。”

    “那是最完善的情况。”

    “我们现在的实验,一部分电力耗费在设计问题上,而从技术上来说,最低可以降低至常规用电的1.3倍……”

    电力损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如果电力损耗达到了常规使用的两倍,单一的氢弹电池就无法支持。

    1.5倍以下,完全可以接受的。

    现在是使用的环状管道,内部存在9个小管道,制造上、材料上并不完善,电力损耗相对就会高一些,好多都是凭白的电阻损耗。

    这就像是电器的节能,绝大部分电力都用在主功能上,电器自然就是节能的。

    反之,就有很多平白耗费的电力。

    技术控制的难度主要在限制小管道之间的影响,因为小管道都是挨在一起的,而且管道内要存在磁场,让锂离子顺畅的流通,材料和制造上要求技术很高。

    现在的制造是为了实验,不会用这么高端的技术和和材料,否则就需要很长时间,还需要耗费大量的经费。

    在说了电力问题以后,姚启明继续说起了测试的问题,并报告了详细的数据。

    张硕都听完了以后,认为已经没有问题,当即点头道,“准备实验吧!”

    他说完去了一趟主实验间,查看了下各个设备后,就乘车离开了实验基地。

    ……

    实验的直接负责人是姚启明,数据和其他的控制方面是薛柏坤来负责。

    他们分别是基地的二号和三号人物。

    张硕离开以后,实验就准备开始了,每一个参与的人都对于结果非常期待。

    之前很多人就讨论实验问题,认为研究一次就会有发现。

    有发现,也就代表了研究的成功。

    他们是进行实验,也是验证技术理论,实验结果符合预期,就说明技术是没有问题的,下一步就可以投入应用了。

    上一次实验已经研究出了增加引力强度的技术。

    如果进一步研究出增大引力范围的技术,两者加在一起就代表引力技术有了质的突破。

    那就像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巨型计算机’,一跃更新了21世纪的台式电脑,技术和实用性的提升是巨大的,甚至说,两者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上。

    另外,研究还非常的‘低调’。

    他们所做的研究,可以算是‘临时起意’。

    按照基地建造计划来说,现在依旧处在实验的‘准备环节’,而不是投入到正规研究阶段。

    实验基地的主研究方向是,更换核材料来研究周期性引力场,并进一步解析衰变对于引力场的影响,解析基础力-弱力在新物理中的作用。

    在了解信息的人看来,实验基地还处在前期的准备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