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虎贲式装甲车(8K) (第2/3页)
较大补给点,可以满足我舰队补给所需。”
“其他的补给点都实在太小,最多满足商船补给,没办法给我舰队补给。”
“所以,太平洋补给十分困难。”
“而大西洋和印度洋沿岸,却是有着大量的补给点,且控制这些补给点的西方列强,大多都和我大唐签署有通商条约,我大唐舰队可以在他们的港口停靠补给。”
“三是,我大唐的舰队如果从印度洋,大西洋沿岸走,可以更快同其余国家的舰队汇合,大家好一同向北美用兵。”
李奕闻言,点头应许下来。
他明白,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太平洋实在太宽了。
随着技术进步,大唐的船用蒸汽轮机的性能越来越好。
大唐的钢铁战列舰的最高航行速度几乎达到了22节。
虽然不如一战二战时期战列舰的航行速度,但在这个时代却是已经足够冠盖全球。
当然了,舰队航行不可能全程使用最高速度。
否则的话,蒸汽轮机撑不住的。
一般的巡航速度,也就10节左右,和一战二战时期的商船差不多。
就按照10节来算,那一天就是240海里,一海里等于1.852公里,240海里也就是差不多450公里。
而大西洋赤道航线才2400公里宽,大唐的舰队如果从赤道航线走,五六天就能横穿大西洋。
哪怕中途蒸汽轮机需要休息,需要找地方补给,满打满算十天肯定是够的。
可太平洋呢?
那可是实实在在的19900公里,小20000公里宽,而赤道尼玛一圈才40000公里,一个太平洋占地球表面积三分之一,体积占全球海洋总体积的一半以上。
太平洋实在是太大了!
小20000公里的路程,如果算上中途补给休息所需的时间,想要横穿太平洋,差不多最少也得两个月。
在海上飘两个月看不到陆地,和飘十天看不到陆地,正常人都知道怎么选!
所以,为什么是欧洲人发现新大陆,而不是中国人?
原因就在这里。
大西洋可要比太平洋窄多了。
如果哥伦布是从亚洲出发的,累死他也不可能发现新大陆。
随后,众人又开始商讨起了用兵的具体细节。
包括特遣舰队的组成,司令员的人选,是否派遣陆军参战,以及筹备战略物资等各方面,都需要进行讨论。
……
结束议事,李奕便去休息了。
昨晚熬了一整夜,如今的他眼皮好似沾了胶水,实在困的不行。
待李奕一觉醒来,时间已经到了下午。
他简单吃了点午饭,便开始继续批阅奏章。
忽然,李奕看到了一个令他很感兴趣的东西。
佛山兵工厂向朝中汇报,他们成功研发出了可随步兵机动,并在进攻过程中进行火力压制的轻机枪。
如今,已经完成验证工作,开始着手量产。
最新一批产品已经被运往京城,李奕对此很感兴趣。
开口吩咐一旁的王忠道。
“王忠,替朕安排一下行程。”
“准备动身前往景山兵工厂视察。”
没错,佛山兵工厂做出的新型军火,在运抵京城后,便被送到了景山兵工厂。
当然,不是让景山兵工厂剽窃他们的设计的。
而是整个京城,只有景山兵工厂有一座试验场,李奕如果想要过目新型军械,就只能去景山兵工厂。
王忠闻言,当即点头表示明白,而后转身前去安排。
不多时,他便从外边返回来,来到李奕身边道。
“陛下,车子已经安排好了。”
“随时可以出发!”
李奕轻轻点头,然后说道。
“走吧!”
说话间,他从椅子上起身,迈步向外走去。
王忠亦步亦趋的跟随。
一行人出了圆明园,坐上车子,一路向京城郊外的景山兵工厂行去。
自从有了汽车,李奕要出行视察的步骤简略了许多。
不像以前,出行只能坐马车或者轿子,远不如汽车舒适便捷。
速度更是大大不如!
至于说汽车比较贵?
额,李奕可是皇帝,对他来说,贵不贵的无所谓。
他不在乎钱,对钱没有兴趣……
车子一路行到景山兵工厂外,李奕下车,景山兵工厂新任负责人杨轩早已在兵工厂的大门外等候。
李奕还没有从圆明园出发的时候,皇帝要来视察的电报就已经拍给兵工厂了。
兵工厂这边自然会提前做好准备。
“微臣参见陛下!”
“陛下万福金安!”
见皇帝下车,杨轩快步走到李奕,鞠躬作揖行礼。
在他身后,兵工厂的管理人员,工作人员也是纷纷作揖行礼。
黑压压的一片,看起来很有气势。
如今的景山兵工厂已经不是刚开始建立的时候了。
随着这些年来朝廷不断投入,以及军贸订单的增加,景山兵工厂,佛山兵工厂等几座大型兵工厂的生产规模都是持续扩张。
如今的景山兵工厂,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生产体系,拥有生产车间,仓库,员工宿舍区,餐厅,休闲区等不同的区域。
拥有生产各口径火炮,新款栓动步枪,手枪,机枪,炮弹,子弹,鱼雷,刀具,钢盔等不同军械的能力。
景山兵工厂如今共有武器专项专家653人,工程师1242人,普通技术工人六千余。
规模可谓是相当惊人!
说句不好听的,如今的大唐其实一直在为将来的世界大战做准备。
兵工厂日常除去生产各类军械之外,还在不断的囤积弹药,以备将来。
李奕轻轻点头,然后伸手将杨轩搀扶起来,然后说道。
“佛山兵工厂那边不是送来一批新型的轻机枪吗?”
“试验场可曾安排好了?带朕去看看!”
杨轩闻言,当即点头道。
“回陛下的话,一切都已经安排好了。”
李奕点点头,然后在杨轩的带领下,想着景山兵工厂的试验场走去。
沿途,随处可见工作人员向李奕一行人行礼。
很快,他们便来到了试验场上。
出现在李奕面前的,是一挺轻机枪。
一名从佛山兵工厂派遣而来的技术员上前来,为李奕介绍该款枪械的具体性能。
“启禀陛下,该款枪械被命名为开泰六年式轻机枪。”
“枪身长1.2米,全枪总重十千克,枪管长672毫米,口径为8毫米,有效射程1000米,射速为500发/分钟。”
“装弹方式为弹匣装弹,每支弹匣容量30发。”
“该款轻机枪和重机枪比起来,虽然由于火力持续性不足,以及弹药口径偏小,战场压制力不如重机枪。”
“但胜在重量轻便,可以由步兵手持移动,可以作为班用机枪装备部队,为我军最基础的班组单位提供进攻火力掩护。”
重机枪和轻机枪的区别就在这里了。
重机枪重量较重,只能固定在原地当火力点,用于压制敌军进攻。
而轻机枪则重量轻便,步兵提着就能到处跑,可以为部队攻坚提供火力掩护。
如今的大唐,重机枪已经有了成熟的产品。
可轻机枪,这还是第一款!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大唐如今对自己的军械体系进行了一个全方面的整点。
将各类枪械弹药口径进行了统一。
比如说,手枪弹口径统一规定为6毫米,步枪弹轻机枪弹8毫米,重机枪弹14毫米。
像是什么英制的5.56,7.62,都被逐步汰换,更换为了整数单位。
如此一来,一方面是好计算,好生产,方便军队后勤统一生产,可以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削减英制单位的国际影响力。
就拿7.62口径的弹药来举例,换算成英制的话,正好就是三英寸。
李奕当初确定大唐的弹药口径时,并没有联想到这一点,所以也就没有在意。
但现在他却是准备要换一换!
从今天开始,他大唐的规矩才是规矩。
至于说以前生产的弹药枪械怎么办?
很好解决,卖二手也就是了。
听罢,技术员讲述的各项数据,李奕亲自上前,手持轻机枪掂了掂。
感受了一下枪械重量,然后又亲自拆卸弹匣,拉动枪栓,体验手感。
“弹药呢?装填上,朕要亲自试试手!”
李奕开口吩咐。
技术员见此,双手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