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李戈求见 (第2/3页)
辽国一开始不信邪,在大宋再次打破几座城池后,便开始弃城了。
而且这几座城池早有防备,城一破就逃走了,死伤并不大。
别看大宋占领了数十座城池,实际上辽国损失不大。
虽然多是小城,可城内都有百姓,大宋还得分兵镇守。
如今辽国收缩兵力,在西京城内就有二十多万兵马。
而大宋这边虽然动用了近六十万兵马,可原本的边境需要兵力防守,打下的城池也需要兵力防守,真正能够动用的只有四十万。
四十万兵马,想打下一座有二十多万兵马防守的坚城,简直天方夜谭。
英国公试着攻打了一下,辽国防守很是严密。
至于火药,连靠近的机会都没有。
几次炸城,虽然辽国还没弄清楚大宋到底用的是什么。
但是大宋需要靠近城墙,才能炸城这一点,辽国已经清楚了。
每天晚上,辽国城墙上点了大量火盆,照的城墙四周宛如白昼,试过几次,皆被发现了。
英国公进攻几次,损失很大,见火药都没有机会施展,只能暂停了。
“陛下,连克数十城,军中上下士气高涨的表象下,却有着一些骄纵之气。不仅臣察觉到了,英国公也察觉到了。训斥处置了一些将领,也只是稍微好了一些。可军中士气高涨,也不好太过严苛,否则只会打击将士士气。臣担心久攻不下之时,辽国会出兵偷袭。”曾公亮忧虑道。
赵兴闻言一惊,额头上渗出一些冷汗。
别说军中士卒,这些日子,捷报频传,就连他都生出一股辽国不过如此,收复燕云十六州指日可待的念头。
哪怕不能夺回燕云十六州,等拿下西京城,顺势拿下雁门关,就能恢复太祖时期的疆域,如此也是振奋人心之事。
曾公亮这么一说,赵兴还真察觉到了一丝不对劲。
辽国之前舍弃的那些城池,真的只是因为守不住么?
除了辽国边境的城池外,后面的城池确实都不算什么坚城,只是一些县城罢了。
可还是又几座城池比较坚固的,即便守不住,辽国也可以先防守,试探试探火药的情况。
可是辽国并没有,只是稍微抵挡后,就全丢给大宋了。
大宋连克数十城,夺回数百里疆域,除了一开始得到了不少好处外,后面的城池并没得到什么好处。
粮草器械能搬走的已经提前搬走了,不能带走的也被烧了。
城内的富户和契丹贵族也都跟着逃了,剩下的都是平民百姓。
虽然这些百姓多是汉人,可他们被辽国统治多年,对大宋并无归属感。
为了民心,不仅不能强行从百姓手里征粮,还得留下一部分士卒维护治安。
也就是说,大宋看似打下几十座城池,却不能得到任何补充,还得分散一部分兵力。
换来的则是战线拉长数百里,增加了粮草供应的难度。
若是这真是耶律乙辛的诱敌深入呢?
赵兴越想越觉得很有这个可能,深吸了一口气道:“曾爱卿说的对,辽国很可能是在诱敌深入,想等大宋久攻不下,进行袭营。曾爱卿既然来找朕,应该是有应对之法吧?”
“臣有两个计策,一是先退兵到城中,加固城池,暂缓进攻。另一个则是就近铸城,逼辽国出城交战。”曾公亮说道。
赵兴闻言沉思了起来,退回后方城内,倒是可以让将士慢慢冷静下来。
还能让辽国计算落空,唯一的缺点是要和辽国耗时间。
不过就是耗时间,大宋也是占优的。
毕竟耶律乙辛得位不正,还丢了这么多城池,对他的威望打击很大。
在大宋进攻的时候,辽国内部还能暂时安稳,一旦大宋暂缓进攻,各种谣言四起,耶律乙辛也很被动。
但是僵持并不是赵兴想要看到的,大宋出动近六十万兵马,人吃马嚼,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天文数字。
耶律乙辛不好受,他也不好受。
最重要的是北方冬季不仅寒冷,来的还早。
再有几个月,北方就该降雪了,届时就只能退兵了。
拿下的几十座城池,民心不附,无险可守,一旦退兵,很可能被辽国给夺回去。
可若是不退兵,等到天寒地冻之时,后勤就是一个大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