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二章 有眼不识金香玉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百九十二章 有眼不识金香玉 (第2/3页)

如今辽国经过几次内乱,元气大伤,此乃天赐良机。大宋苦辽国久矣,此乃合则两利的事。”梁乙埋说道。

    “朕自然明白。可夏国也应该知道,大宋在北方修建长城,花费巨大。如今的国力,难以支持和辽国交战,否则大宋早就出兵了。”赵兴一脸可惜道。

    “宋皇说笑了,大宋接纳了萧太后等人,除非愿意交人,否则辽国必然不会罢休。说起来,我们夏国等于是在帮大宋。”梁乙埋微笑道。

    他觉得赵兴有些太过贪婪了,居然还想问西夏要好处。

    西夏没有这个打算,还打算问大宋要好处呢。

    “你之前不都说了,辽国经历多次内乱,元气大伤。你觉得辽国此时会对大宋动兵么?”赵兴淡淡道。

    “现在会不会不一定,可将来必然会。防范于未然的道理,宋皇应该懂的。”

    “你说的确实有道理,可两国联合出兵,出兵多少,灭辽后地盘如何划分,总要有个章程吧?夏皇是什么意思?”

    赵兴也清楚,西夏不可能给大宋什么好处,也懒得扯皮了。

    “打蛇不死反受其害,既然要出兵,那就两国倾尽全力。吾皇说了,西夏可以出兵三十万。打下辽国后,燕云十六州那些,西夏全都不要,归大宋所有。而草原和河湟归夏国所有。”梁乙埋说道。

    赵兴心里冷笑,他说西夏怎么主动找大宋联灭辽,原来是在打河湟的主意。

    虽说董毡接纳萧太后等人,显示出了异心,可此时双方并没有撕破脸皮。

    一旦赵兴答应联合,和辽国打起来了,可不是想停就停的。

    而西夏那边只要透露消息给董毡,说大宋已经把他卖了,董毡即便不完全信,也会产生怀疑。

    为了自保,甚至有可能直接投靠西夏。

    “联合灭辽朕可以答应,但是河湟是大宋的,董毡对大宋忠心耿耿,朕不可能把河湟给夏国!夏国若是非要如此,联合之事只能作罢了。”赵兴淡淡道。

    “宋皇不愿意答应,那我夏国岂不是吃亏了?”

    西夏也没想过赵兴会答应,其实赵兴答不答应不重要,只要愿意联合出兵即可。

    董毡心怀鬼胎,只要他们散布消息,说和大宋达成了交易,董毡必然会怀疑,如此就足够了。

    之所以让他提,也只是试试,同时也是让大宋相信,西夏是真的想和大宋联合。

    “两国共同出兵灭辽,谁打下的地盘归谁所有。若是答应,就联合,不答应便算了。”赵兴说出了自己的要求。

    梁乙埋闻言犹豫了一会,道:“这个外臣做不了主,得传信回去,看陛下的意思。”

    “无妨,朕等得起。不过也得快些,否则辽国察觉,有了防范就晚了。”赵兴说道。

    “这是自然。”

    梁乙埋躬身道:“那外臣就先告退了。”

    “不急。”

    赵兴微笑道:“朕听闻,前些日子,你被夺了官?”

    “没想到宋皇连这种小事也关心,真是让外臣倍感荣耀。”梁乙埋微笑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你们梁家终究是汉人,夏皇重用你们梁家,为的就是平衡夏国的党项贵族。可夏皇不会愿意让一个汉人,成为夏国的顶级权贵。等将来有别的汉人官员能够代替梁家的时候,梁家也就没有作用了。”

    “届时梁家是什么下场,以你父亲的才智,应该清楚?”

    梁乙埋闻言沉默了,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微笑道:“宋夏正在商谈联盟,宋皇这样挑拨离间,有失大宋风范了。”

    “朕是不是在挑拨离间,你自己清楚。当年夏国归降了大唐,成为唐臣。后来夏国自立,夏国境内的汉民身不由己。朕对令尊还是很敬佩的,能以汉人的身份,在夏国成为宰相。若是梁家愿意归降大宋,封国公世袭罔替,令尊则可入朝担任相公。”

    赵兴微笑道:“你别急着拒绝,回去后告诉令尊,朕的承诺一直有效!”

    “那外臣就先告退了!”梁乙埋躬身道。

    赵兴微微颔首道:“三水,替朕送送梁使臣。”

    “是!”

    三水应了一声,上前侧身道:“贵使请!”

    看着梁乙埋出了大殿,赵兴脸上笑容慢慢消失了。

    他刚刚说的那番话,只是为了试探罢了。

    梁家不可能投靠大宋的,宁为鸡头,不做凤尾。

    更别说,梁家在西夏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