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章 出宫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四百九十章 出宫 (第3/3页)

陛下不是说,我们夫妻一体么?”张桂芬笑道。

    “哈哈,没错,咱们夫妻一体。”

    赵兴笑了笑,正色道:“你这样做没错,可是光靠你一个能救济多少?他们大了如何安排,你考虑过么?”

    “臣妾也想过,可是臣妾也不能不管,只能慢慢考虑了。”

    张桂芬出身高贵,不知道民间疾苦。

    上次要不是赵兴出面阻拦,她也不会知道民间居然还有这种事。

    她自然知道收养的这些孩子,现在还好,只要让他们吃饱就行了。

    可是她不能养这些孩子一辈子,将来大了的安置才是麻烦。

    她身为皇后总不能等他们大了,把他们卖去为奴为婢。

    “安置的问题朕回头想想办法,你说的朕准了,朕回头会交代刘三石的。”赵兴说道。

    “多谢陛下!”张桂芬微笑道。

    “应该朕谢你才是,你这是帮朕分忧。”

    “陛下,臣妾想去看看他们。”张桂芬说道。

    没有成为母亲前,她只是觉得那些孩子可怜,于心不忍才让人收养他们。

    可自己做了母亲后,她对于那些孩子就不仅仅是怜悯了。

    “朕陪你一起去。”赵兴说道。

    “陛下国事繁忙,臣妾自己去就行了。”张桂芬说道。

    “朕再忙,也不缺这点时间。朕陪你去看看,说说他们安置问题。”赵兴说道。

    “嗯。”

    张桂芬点了点头,问道:“陛下想怎么安置他们?”

    “现在还小,先请人教他们读书认字吧。有天赋的将来可以参加科举,要是没有天赋,等大些让人教他们些一技之长,让他们能够安身立命。”赵兴说道。

    其实赵兴是想等他们大些,把他们送去火器司,或者让人教他们习武也行。

    这些从小教导出来的,又没有家人,用起来也放心。

    可是这样安排,功利心太重了,张桂芬未必能接受了。

    赵兴看出来了,张桂芬现在是母爱泛滥了。

    按照张桂芬所说,她收养孤儿,已经有好多年了。

    正常来算,不可能只收养这么点。

    应该是怀上孩子后,才加大收养力度的。

    张桂芬不至于把那些收养的孩子视如己出,可在她心里,那些孩子跟她的孩子也差别不大。

    “还是陛下考虑的周全。”张桂芬笑道。

    晚上,张桂芬睡着后,赵兴还在考虑那些孤儿的事。

    朱元璋那么痛恨贪官,除了他看到元末贪官污吏横行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父母就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给逼死的。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穷苦出身的朱元璋,对于民间百姓疾苦深有体会,因而在称帝之后,十分关心普通百姓的生存状况。

    建立了养济院,接纳那些老无所依,幼有所养的孤寡老人和孤儿。

    但是最早的孤儿院并不是在明朝建立的,而是在宋朝。

    最早的官办孤儿院,就是在宋朝时期建立的,只不过那是南宋时期。

    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朝时期共有慈幼局二百八十六所,收养孤儿十万余人。

    除此外,父皇其实也出过相应的政策,规定一家只要收养一个孤儿,就可以减少一个人的徭役,大力提倡对孤儿的收养。

    南宋时期,为了休养生息和繁育人口,朝廷颁布“胎养令”,规定禁止贫民抛弃孩子,养不起孩子政府给补助。孩子出生后,还可以领取“生育补贴”,帮助家庭减少养育孩子的压力。

    光靠张桂芬收养,能养多少人?

    父皇指定的政策,实行后效果微乎其微。

    养一个孩童和减免一个人的徭役根本不成正比。

    百姓养自己的孩子都压力很大了,哪里有能力收养孤儿。

    赵兴觉得南宋时期颁布的‘胎养令’就很不错,准备让人详细拟订后,颁布实施。

    杜绝是不可能了,减少婴儿被抛弃的情况还是没问题的。

    不过官办孤儿院还是要建的。

    不知道胡思乱想了多久,才睡了过去。

    次日,赵兴处理了一些重要的政务,把‘胎养令’和建立孤儿院的事情跟张庆之简单说了一遍,让他先拟订个大概章程,便和张桂芬一起出宫了。

    “登基一年多了,朕还是第一次出宫。”赵兴感叹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