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三十八章 求上得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四百三十八章 求上得中 (第1/3页)

    张元就是那个一己之力改变大宋会试还会淘汰规则的人。

    以前通过最终殿试才算金榜题名,可以做官。

    但是张元屡试不第,终于有次在通过了会试,却在殿试落选了,未能做官。

    一气之下,直接转投了西夏。

    要是此人没能力就罢了,偏偏此人能力很不错。

    当时西夏还未立国,此人得到了西夏开国皇帝的看重,不仅在西夏立国上多有功劳,宋夏之战时,还大败宋军,最后成为西夏国师。

    为此大宋没少被辽夏嘲讽,说大宋识人不明。

    自此以后,大宋只要通过会试就是官了,殿试的结果并不会产生淘汰。

    这个官员提张元,意思是要按照赵兴定的规矩,那么一些本来可以授职,却因为没有通过考试,说不定就会一怒之下转投辽夏。

    “官员治理一方,要是连这些都不会,全靠师爷和小吏辅佐,那么朕还不如直接让师爷和小吏来做这个官。”

    赵兴冷笑道:“要是有人因此怒而投靠辽夏,那就让他们投靠就是了。”

    大宋从未明文规定重文轻武,枢密院使这个职位也没有禁止武将担任。

    甚至在国子监之中还增添了武学,教导兵法韬略和骑射。

    这是在历史上那些重武的朝代都没有发生的。

    任何一个朝代,天下太平以后,文官权势大于武将这都是一定的。

    毕竟没有了战争,武将的价值和作用就得不到体现。

    而文臣打压武将也是必然的。

    当然了,大宋形成文贵武轻,历代皇帝也算是默许的,并非一点责任都没有。

    可皇帝的默许,虽然和忌惮武将拥兵自重有关,但是和文臣势大也不是没有关系。

    在赵兴看来,张元投靠西夏之事,固然说明科举存在一些弊端。

    可世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绝对公平。

    现实之中本来就充斥着很多不公。

    即便张元当时没有被刷下去,以他的出身,也很难被直接授予实职。

    从张元的表现来看,若是不能授予实职,或者是做了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