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二七五 传胪大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二七五 传胪大典 (第2/3页)

    同样,忤逆不孝的人最喜欢什么?

    当然是人们夸赞他孝顺。

    孝名远扬时,他就是孝子了。

    尤其是安平帝除了勤勉之外,孝顺也同样被人传颂。

    真孝顺,把自己老子孝顺的修道去了。

    没少伺候丹药吧?

    披麻戴笑。

    ……

    不得不说,贾蓉纯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李敏之是谁?

    远近闻名的大儒,受人尊敬!

    他可能因为一场殿试阅卷就损害自己的名声,把堂堂会元丢到第二三百名去么?

    当然不可能的。

    虽然贾蓉刻意的改变了一些自己的笔迹,但在李敏之这些人看来更像是班门弄斧。

    殿试没有誊录官,不是没有原因的。

    考官需要知道考生的笔迹,从而知道考生会试的名次,以此来确定考生殿试的名次,至于糊名……那只是给考生心里安慰罢了。

    比较离谱的,有传闻名字好听,能格外提拔做状元。

    贾蓉排在第三就是李敏之亲自安排的。

    原本贾蓉应该排在第十的。

    只是文章里有句话,李敏之看了很舒适。

    “百姓足而君亦足!”

    这叫什么?

    藏富于民!

    百姓先富有了,皇帝岂能不富有?

    “谓之大道!”

    尤其这四个字,分量很足。

    没想到贾阁老之孙竟然有如此见识,若心中没有圣贤之道,是写不出这几个字的。

    再结合前面那句“内府外府之储,自将取之而不匮矣。”不难看出,贾蓉是个人才。虽然出身勋贵之家,身上有勋贵的影子,但祖孙两代进士,已经有资格融入进他们文人的圈子里了。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得给贾阁老面子。

    贾阁老要下江南改革商税去了,肯定要整治几家杀鸡儆猴。

    他们李家,这些年在江南也弄了几万亩良田的……

    不是他贪!

    那些其实都是他亲戚干的。

    他事先并不知情。

    也是最近才知道,而且已经严厉的惩罚了那些人!

    ……

    会试后的第三天就是传胪大典,是国家最高级别的盛典,同样属于读书人的最高荣耀。

    这一天同样要早起去礼部汇聚,领取公服,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