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一、钥匙 (第2/3页)
带了她个人的风格,这会儿看起来像个好脾气的温柔老师:
“你们几个人都想好了吗?作为脱离原组织,以及不去教会接受处置的‘代价’,你们必须在侦探社服役对应的年限。具体年限会根据你们自己交代的‘过往经历’而定。
“在侦探社内的服役期间,我们不会主动向不清楚情况的探员告知你们的这一层身份,在明面上都会统一作为‘外围成员’进行管理,待遇也基本相同。不过你们自己必须清楚,这种‘信任’是和‘义务’等价的。
“你们需要遵守的规则,不会比普通的探员更多。可是一旦违反,尤其是被判定做出了故意伤害侦探社的事情,那么处罚肯定会更重,甚至可能会被直接视为‘背叛’。”
尽管不清楚这几个俘虏到底有没有听进去、他们能不能意识到伊妮莎这个资深猎人在“温和”背后的“行动果断”,
至少他们都老实地一边听着,一边在那里连连点头,满脸都是“受教了”的表情。
其实韦恩最开始,是打算把俘虏们和正常加入的成员们“区别对待”的,
可是进入到实际的细节规划层面上以后,却发现这样和他想抄的,让俘虏们“消除疑惧”的方针,在本质上却会互相矛盾。
因此具体规则很快就升级到了“2.0版本”,为了让俘虏们更好地融入,表面上还是不做明显区分,
而是另外建立“内部档案”,由大本营和部分骨干探员们,按照权限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把控,避免他们始终在侦探社里被视为“另类”,那估计早晚也会出事。
这两种做法都各有利弊,只能说经过权衡以后,韦恩还是选择了相信前辈们的智慧,走他们“实践有效”的路子,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伊妮莎也更倾向于这种方案,她认为“刑罚”和“罪行”是对等的,一个人如果犯了罪,又正式接受了处罚,那么按照规则,就不应该再为同样的事情被处罚第二次——大概就是“该死的直接打死就行,可罪不至死的,改过之后也没必要一直戴着‘罪人’的标签”这样。
琳娜则对这个“成员混搭”的方案还是有点不满意,觉得依旧不能完全放心,只是考虑到眼下侦探社确实缺人,以后这一类的成员也可能会为数不少,总不可能一直随时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