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173把他们都忽悠到北方去团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173把他们都忽悠到北方去团建 (第2/3页)

鼓动弟弟接手的。

    所以一直都是推脱这是上元县的案子,又不是犯在了江宁县。

    可现在听着王布犁这么一说,便明白了这个案子的棘手之处。

    想当初刘御史鬼混的故事满天飞的时候,王贯众就发现弟弟对外称抱病查不了案子,结果仵作就死了这件事。

    待到刘御史的尸体被领回去之后,弟弟才回去上值。

    “二弟,你这两天在我们国子监成了风云人物,名声直接盖过了方孝孺、马君则、解缙、齐德。”

    前三个人都听过,王布犁随即询问:“第四个人是哪的人?”

    “是咱们的小老乡啊,也是应天府的。”

    王贯众便开始夸耀齐德,相比于其余人,自然是要支持小老乡啊。

    这层身份就是天然的盟友。

    王布犁稍微思索了一二,大抵明白齐德是谁了,那就是建文帝的第二大文臣啊。

    朱元璋对他极为看重。

    因皇宫三大殿的谨身殿不幸被雷击中,老朱去郊外的祖庙进行祭拜,选择朝中为官九年并且没有过错的官员陪同祭祀。

    只有齐泰符合这些条件,所以陪同老朱前去祭祀,朱元璋为他赐名泰。

    齐德也就成了齐泰。

    他同黄子澄就成了朱棣打靖难旗号,要清君侧的两个奸臣。

    相比于黄子澄,齐泰是有眼光和战略规划的,没有那么激进。

    黄子澄请李景隆率部讨伐燕军,是齐泰出面极力反对让李景隆充当主帅。

    可他齐泰在建文帝心中的地位,还是不如黄子澄的。

    以至于成就了李景隆的威名!

    “二弟,改天我把齐德请到家中一聚,你寻机引荐引荐他。”

    王贯众嘿嘿笑了两声:“况且你身为驸马都尉,也是能向天子举荐的吧?”

    “他还年轻,这么早当官做什么?”王布犁连忙拒绝:“更何况你都说了他是个读书好苗子,如何会走举荐的道路,他必然是会考科举的。”

    王贯众也是颔首,此子许多老师都说了,一旦科举考试,必定会拔得头筹,应天府乡试第一非他莫属。

    要是表现好点,齐德兴许就能成为大明第一个三元及第的读书人。

    这份名流青史的机会,王贯众认为齐德是不会放弃的。

    “倒是我拔苗助长了。”王贯众幽幽的叹了口气:

    “怎么优秀的都是别人,而不是你大哥我呢?”

    “大哥,你都这个岁数了,还是要现实一点的,天赋这种东西,真的能把人与人之间拉开很大的距离。”

    王布犁见大哥情绪有些低落,不得不给他上阿q的法子:

    “你们国子监三千多人,就四个出名的,其余人跟你一样都是籍籍无名之辈,都有三千多个咧,这样是不是就好受多了?”

    王贯众的嘴角抽抽。

    他就知道自家老弟安慰人也跟捅刀子似的。

    什么叫他娘的像你这般籍籍无名之辈,足有三千多个?

    王贯众拳头都捏紧了,要不是打不过这个弟弟,非得给他一点来自哥哥的关爱。

    “对了,大哥,你们国子监的学生都讨论我什么啊?”

    “他们就是羡慕你呗。”王布犁说道这里,脸上也露出得意的笑容:

    “想我弟弟年轻帅气,又孔武有力,思维缜密能破案,还能为民请命不畏强权杀使者,敢于跟上面对着干,托你的福,哥哥我在国子监也算是小有名气。”

    “王布犁他哥?”

    “这叫什么话!”

    王贯众哼了一声,翻了个白眼。

    喊他名字的确实不如那五个字多。

    “你能不能不要这么聪明,搞得我这个当哥的实在是没有成就感。”

    “被人喊王布犁他哥,没有成就感?”

    这话听得王贯众让他气得牙痒痒。

    “哈哈哈。”王布犁瞧着自家大哥这模样,开口道:

    “你想要在官场厮混的如鱼得水,这面皮可不行啊,大哥。”

    对于弟弟的心得体会,王贯众确实两手一摊:

    “也许我这辈子都当不成官了,先不说科举什么时候重开。

    光是国子监这些学生,我大半都比不过,兴许连乡试都不一定能考过。

    所以我就指望着你这个弟弟什么时候能举荐我一二。”

    “你这不是听明白的吗?”

    “人生难得糊涂。”

    “对了,你的同学都喜欢建功立业吗?”

    听到弟弟这么说,王贯众当然颔首:

    “他们哪一个不希望名留青史啊,读书人都爱点虚名这毛病,我也有啊。

    要不然别人纵然不知道我真名,但总喊我那个是王布犁他哥,我心里也是极高兴的。”

    王布犁心里便有底了,明初这帮读书人还是挺好忽悠的,正好把他们都骗到北方去搞团建。

    死了一了百了,活下来的大抵是有用之才。

    朱小四你也不用太谢我了。

    谁让全天下就我一个人,支持你当大明的新话事人呢!

    兄弟俩奔着自家回去。

    朱标确实很开心,他觉得国子监的学生有很多都是可造之材。

    待到同李文忠走的时候,还问王布犁哪里去了。

    “他们哥俩回家去了。”

    朱标哦了一声,他也清楚王布犁的哥哥也在国子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