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32章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232章 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第3/3页)



    连年征战。

    一切都早已经来到极限。

    一百五十万的兵马,从数量上来看是多,但只要出现大败,就是兵败如山倒,不可挽回。

    中觉殿内。

    在周荣说完他的想法后,除去秦王眯着眼睛,望着面前的沙盘之外,其余文武百官都是窃窃私语,唉声叹气,整个朝堂都是一片颓丧之象。

    见状。

    “看来,你们是真被陈三石吓破了胆子!”

    周荣不禁放声冷笑,等到所有人注视过来之后,陡然厉声呵斥道:“朝廷若只剩尔等鼠辈,国破人亡,近在咫尺!”

    鼠辈?

    “竖子!”

    齐王愠怒道:“尔无功无名,岂敢大放厥词?!”

    尹鸣春同样是咬牙,克制地说道:“殿下和内阁,是看在诸多朝中老臣举荐的份上才给你一个参与大策的机会,但现在看来,周大人如此狂妄,只怕是难以担当此大任!”

    “够了!”

    监国秦王打断众人的争吵,沉声道:“依本王之见,周大人说的没错!越是畏畏缩缩,越是容易出错!更何况朝廷还有一百五十万兵马!

    “一百五十万!

    “投鞭断流!

    “应该是陈三石怕我们,而不是我们怕他!”

    “殿下,老臣也支持周大人之策。”

    “不可啊殿下!”

    “有何不可?!”

    “……”

    殿内,渐渐分化成两派。

    一派主张坚守不出。

    一派觉得应该主动出击,以进为退。

    最后。

    秦王便让所有人投票,保守派站大殿左侧,鹰派站在大殿右侧。

    最后两派人数即便算上两位王爷,竟然也是一模一样。

    “单某以为,理应主动出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候,骤然有洪亮的声音响起。

    一道斜长的影子在夕阳下出现在殿口,紧接着便有一名身穿青色云纹长袍,相貌堂堂气宇轩昂的男子不疾不徐地走入殿内,他腰间挂着玉佩,手中拿着竹笛,举手投足之间,颇有出尘之感,来到大殿中央后轻轻拱手,平静地自报姓名:“在下升云宗阵法师,单良成,奉宗门之命,前来协助大盛朝廷平叛,同时也是代替同门师兄弟报仇雪恨。”

    “原来是单仙师。”

    齐王礼敬三分道:“司礼监提前知会过,等单仙师赶到,在行军方面的一切大策,皆应该由仙师来执掌。”

    殿内百官,不论品级高低,皆是拱手还礼,礼敬三分。

    早在数日之前,此次前来支援的升云宗弟子名单,就已经提前送到京城。

    这个单良成,乃升云宗真传弟子,炼气圆满九层,二阶阵法师。

    他在进入天水洲之前,也曾经在凡俗统帅大军,在短短五年之内,就辅助明君一统天下,写下过“单子兵法”,也是一方兵圣,和兵仙韩湘亦是棋友。

    兵仙韩湘。

    是当今世上唯一曾经靠着计谋把白袍逼到绝境之人。

    因此。

    所有人都对其寄予厚望。

    只是想不到……

    此人竟然也支持主动出击。

    “列位。”

    单良成来到巨大的沙盘前,用竹笛指着山川河流,幽幽道:“正如这位周大人所言,我们既然兵马多,就要想兵马众多的优势,如果强行分而守之的话,只会被逐一击破,唯有主动出击,才能逼迫叛军集中兵马和我们大军对决。”

    “好啊!”

    本来就倾向于主动出击的秦王立即赞同道:“既然就连单仙师都觉得应该主动出击,那就没什么可争议的了,我们接下来,就开始讨论详细的北伐策略吧!”

    其余官员,皆不敢再有异议。

    “周大人。”

    单良成做出请的手势,开口道:“先说说你的想法吧。”

    “所谓主动出击,自然要攻其必守,让对方不得不按照我们的想法来行动。”

    周荣侃侃而谈:“如今,叛军占据半壁中原,不论我们攻打哪片土地,他们都进可攻退可守,唯独……寿阳除外!

    “寿阳,乃中原水路之枢纽,也是叛军‘朝廷’的咽喉,一旦能将其拿下,对方的兵力、粮草运输都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再想继续南下,付出的成本就需要倍增。

    “而且我朝廷水师大军随时都可以顺水路倾轧而至,令他们半步不敢离开玉陆州,否则随时都会丢掉整个大后方。

    “所以,此次北伐我们兵分两路。

    “一路由我亲自率领,北上直抵寿阳!

    “另一路则是由高境界修士率令,从西侧陆路出发,逼迫陈三石出来迎战,否则西路军就能直接打到北凉,把他们的大后方摧毁。”

    “听起来不错。”

    严茂兴颔首道:“可是周大人,你难道不知道寿阳城池高且坚固?若是你久攻不下,陈三石在西路取胜,回过头来你岂不是无路可退?”

    “周某,自会在陈三石得胜之前,攻下寿阳,如若不然,可以军法处置。”

    周荣平静的语气当中,透着一股难以言喻的自信和意气风发,以至于就连保守派也有些半信半疑,不敢轻易否定。

    “周大人如此安排甚好。”

    单良成没有提出任何不同意见,而是感慨道:“你们有周郎,实乃大盛朝廷之幸事!”

    这两位,明明是从未谋面的生人,此刻看起来却是十分默契,彼此都能够读懂对方的心思一般。

    “好!”

    监国秦王一锤定音:“就按照周大人说的去做吧,要多少人、多少船,多少粮草,点谁为将,都尽管说,本王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粮草船只等详细内容,臣都已经提前半年计算完毕,稍后会写成折子呈递给内阁,殿下只需要批阅即可。只是……”

    周荣短暂闭眸,叹出一口悲凉之气:“朝中无大将。”

    朝中无大将!

    这些年,南徐等三国不断损兵折将,大盛朝廷又何尝不是如此?

    从数年前的明州董安,到太子党麾下的诸多成员、再到不久前的镇南王曹嵘、姜元伯……

    每一名统帅的战死,都会牵连一大批中高层将领。

    这些中高层将领或许没办法参与到重大决策,但是在行军打仗的时候,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他们是军队稳定的基石,是军队如臂指使的关键。

    但现在朝廷……

    无人可用了。

    “严某可以举荐。”

    小阁老严茂兴接过话,从怀里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名单:“这上面都是最近这些年来京城内外的武将,无一不是兢兢业业,忠心耿耿,也是时候拿出来好好培养培养了。”

    “小阁老……”

    齐王瞥了眼监国皇子,然后有些为难地说道:“你确定这些人可堪重用?朝廷已经不再有退路,一旦用错人就是万劫不复啊。”

    这话说的委婉。

    但在场的人都为官多年,哪里不懂怎么回事。

    严茂兴……

    这是想趁此机会,再往军中安插一批他们严家的门生!

    此等结党营私,文武勾结之事,本来是朝廷大忌。

    但此时此刻,竟然无一人提出异议。

    因为……

    前兵部尚书明青锋走后,朝廷之上再也没有两党之分,满朝皆为严党,就连秦王都是在严党的辅助下才坐上监国之位置。

    如此情况下。

    秦王和齐王就是不想同意,也不得不同意。

    “小阁老!”

    唯有周荣毫不留情地直接挑明道:“如今可是我朝廷生死存亡之际,你怎么还想着结党营私?!”

    “结党营私?!”

    严茂兴辩驳道:“严某人为国举贤,何来私心?!”

    “有没有私心,你自己清楚!”

    周荣冷冷道:“如若不是你严家父子作乱,朝廷又岂会到无人可用之地步!殿下,实在不行的话,臣便从京军的年轻人当中挑选任用。”

    “嗯……”

    秦王沉吟道:“两位各自拟一份名单上来吧,本王会从中亲自挑选一部分启用。”

    商讨国事间。

    司礼监秉笔太监来到殿内:“殿下!大明宫外,今日来了许多旧臣,说是要求见殿下。”

    “旧臣?”

    秦王问道:“都有谁?”

    司礼监秉笔太监低头道:“有燕老、曾老,张敬武大人……他们自称是知道朝廷危急,特意前来请命出战。”

    “他们?!”

    严茂兴神色一凛。

    在场众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这些人……

    可都是被贬之人!

    比如前上柱国‘燕弘渊’,当初在皇帝陛下修建万寿宫时曾经死谏阻止,希望不要劳民伤财,把人力物力用来赈灾,被贬。

    比如前卫国公‘曾韧’,曾经上书“灵禾”祸国殃民,被贬。

    前兵部左侍郎兼骠骑大将军‘张敬武’曾经弹劾严党的在改稻为桑中的所作所为,最后满门流放。

    前户部尚书‘池冬平’……

    总之这些人。

    都是朝廷曾经亲手驱逐出去的文官武将。

    但此时此刻,居然是自己找上门来。

    “让他们进来。”

    秦王说道。

    很快。

    在太监的带领下。

    一名名头发花白的布衣老臣来到大殿之内,他们躬身行礼,异口同声地发出铿锵之声:

    “臣燕弘渊!”

    “臣曾韧!”

    “臣……”

    自报姓名之后。

    他们齐声高呼:“臣等请战,北伐平叛!”

    ……

    “你、你们……”

    严茂兴瞠目:“你们并无官职在身,前方战事与你们何干?!”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北凉叛逆来势汹涌,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岂能袖手旁观!”

    “更何况,我等曾是朝臣!”

    “严茂兴!你也不必担心,我们不是回来收拾你的,等到战事结束,我们若是还活着,自然会重新辞官归隐!”

    说着,这群老臣的声音再度拔高,慷慨激昂,震耳欲聋。

    “秦王殿下!”

    “臣等皆愿为马前卒,与北凉叛逆……”

    “死战!!!”

    “好,好,好!”

    秦王猛然起身,连呼三声:“我大盛朝廷有诸位忠良,何愁不千秋万代?!

    “本王做主!

    “给诸位全部官复原职,即日跟随周荣出征,北伐叛军!

    “江山社稷,就全靠各位了!

    “此战即决战,一战定乾坤!”

    这是他们大盛朝廷的……

    背水一战!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