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二章 排戏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二章 排戏码 (第2/3页)

恍惚道:

    “祖母,孙女只是觉得有些不太真实,天下间居然有这么凶…聚众劫掠的水匪,昨晚一夜还怕是死了不少人……”

    虽没有亲眼见过人死在自己面前,船上也没沾染血渍,但那入耳的哀嚎却是那般真切,让她短时间里看不开。

    盛老太太轻声笑了笑:

    “你还年轻,经历的少,又是一家主母,急着把什么东西都担到自己肩上,心里那道坎自然不容易过去。”

    说着,盛老太太指了指旁边的如兰和明兰:

    “你两位妹妹昨夜心里也怕得很,比之你更甚,但她俩还未曾出阁,没有那么多思虑,自然看得开些。”

    盛老太太说话间,又是笑了笑:

    “昨夜经历水匪一事也好,这能让你稍稍体会些武勋人家的荣华富贵都是从何处来,自你之前是靠杨家祖辈,自你之后你也得抻着面子站上去。”

    “就是可惜文远把你护的太好了。”

    武勋人家的大娘子不应该沉溺于陶冶适性,也应该有着果决冷冽的一面。

    这本该是家传启蒙,随后由后宅院里磋磨才能学会的本事。

    自家没留种子,而平阳侯府女眷长辈就一个杨都指挥使家的陈大娘子,更是宠的比家里还过,全然使得华兰现在不似个具有威严的大娘子,更像是个权爵人家未出阁的受宠嫡女。

    很像是邕王家的嘉成县主。

    除了跋扈睥睨没养出来,其他别无二样。

    盛老太太其实觉着,昨晚让华兰当面见见血也没什么不好的。

    “祖母……”

    华兰当即不依,但心中的惆怅已是去了不少。

    “这也是为何大家族主母被称为‘后院女将军’,管着那么一大家子人,不仅是享受荣华,肩上也是要有担子要挑的。”盛老太太语重心长道。

    “嗯嗯!”华兰用力点头应是。

    准备稍后有闲暇时,把祖母这番话好好琢磨琢磨,自从嫁了杨家,她就如同个海绵一般,从周边人话里吸取了不少自己不曾注意的学问。

    所以此刻华兰也从祖母的话里品出了些味来,于是当即朝盛老太太求证道:

    “祖母,您是觉得孙女性子有些软了?”

    事情过了盛老太太也不欲再谈,没有重来的机会,再说,自己思量的问题,杨文远和杨家长辈难道没有过考虑?

    但自己却是全然没听华兰说过,孙女的行事作风也未曾更改。

    想来应当是不在意。

    自觉外边风风雨雨吹不到家里来。

    又如同杨家那位嫡女杨如锦。

    杨文远莫非不知杨如锦和长柏亲事的利弊?

    那肯定是心中一清二楚。

    但杨文远却是未曾有过阻碍之举,甚至在其中推波助澜,自从上次平阳侯府饮宴后,便经常拉着放衙的长柏回家谈事喝酒,每次杨如锦都恰巧都在。

    王若弗那边也是被陈大娘子捧着。

    盛老太太心中也如明镜一般似的,这一切的根结,无非是杨文远对长柏知根知底,杨家“贪图”长柏是个能对妻子好的官人罢了。

    庶吉士的身份?

    三年一次,并非必选项。

    其中弊端?

    想来也是如华兰一般不在意。

    就如同昔日父亲、母亲对自己,感受到自己的决心后,也只能顺从自己的心意。

    强求反而不美。

    “这也未必。”

    盛老太太不置可否的笑了笑:

    “或许文远正是因此中意你呢?若是换个冷漠无情、心思暗沉的,兴许当初之事也不能成。”

    闻言,华兰沉默了半晌,心中思绪流转。

    盛老太太也不说话,只是伴在一旁,时不时看一眼在一旁说的乐呵的明兰、如兰,嘴角含笑。

    末了,华兰感叹一声:

    “祖母,这世道有些乱了,我记得小时候和父亲一起外地流任,也颠簸了好些年,可是从未有过什么匪类祸端。”

    盛老太太轻轻颔首,声音在风中飘落:

    “国无储君,如无国本……”

    “国无储君,如无国本!”

    华兰到了黄州地界时,她从驿站快马加鞭送回汴京的信,也落到了杨文远手上。

    平阳侯府内。

    杨文远又照例拉着长柏回家喝酒饮宴。

    没办法,老婆回老家了,偌大的侯府只剩自己一个人。

    新婚娇夫孤独寂寞冷,只能找人来作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