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三十七章 长柏婚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二百三十七章 长柏婚事 (第1/3页)

    大周邸报每五日一次。

    由进奏院汇总、发布。

    汇集各路、各府、各州的官员呈递上来的奏章,将其中不重要的缩编,重要的文章全文抄录,转交进内阁和皇帝,等大佬们商讨完后,再由进奏院分发,通过驿站递送给地方官手中。

    其中的内容摘要,便是邸报的大致内容。

    此时杨文远手中拿着的邸报,便是大周朝堂前五天的政治动向。

    升官调任,补官告老,可以说是应有尽有。

    圣人的书是拿来看的,官场上要是想做事,还是须得时间。

    很显然,杨文远是把注意力放在了邸报上。

    得益于造纸术的改进,使得大周的纸张不如往昔那般金贵,这既是冗官的温床,同时也使得民间小报泛滥。

    而邸报作为大周唯一的官方报刊,其中的内容关乎朝堂动向,稍微显露出一点点,都能在民间引起热议。

    要知道,在信息发达、娱乐至死的网络时代,稍微一点国家动向都能让人们热议不停,是茶余饭后经久不衰的话题。

    更何况是在信息匮乏的古代社会,邸报中的内容,让人垂涎三尺。

    它是文人骚客的酒后谈资。

    是地方官了解朝堂动向的途径。

    是富商大贾携礼上门的指南针。

    也是寒门学子申论的参考资料。

    而面对民间的巨大需求,进奏院根本不予理会。

    我们的邸报上有很多朝堂政策方针,是特供给官员们的,你们这群庶民还想我们特意再给你们抄一份?

    你配几把?

    再加上邸报还需要“定本”,也就是需要预审核,先要在河蟹大神面前走一遭,确定清清白白,才能发出去。

    一来二去,各种需求都得不到满足,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民间小报各路齐飞。

    众所周知,小作坊就是肯下猛料。

    如果说御史是风闻奏事,还需要道听途说一下,那民间小报就是一个如饥似渴的色狼,当他在街上看到你的第一眼开始,无论你的性别,你就已经不干净了。

    各种渠道打听出来的邸报内容,以及一些被朝堂禁止传播出来的奏章内容,天灾人祸、娱乐八卦等信息民间小报都大书特书。

    这样的离经叛道,也使得小报在民众间颇受欢迎。

    而由于民间小报上的内容,全靠发布者的一言之词,致使其中的内容往往真假难辨,有时候为了销量或者其他原因,作者就会杜撰事实,不可避免地就会影响政府的形象,影响统治的稳定。

    所以朝堂上下对于民间小报的存在可谓是深恶痛绝。

    “凿空撰造,以无为有。流布四方,惑人视听。”

    因此朝堂对于小报的打击力度非常严格。

    轻则罚钱,重则有牢狱之灾。

    不过有一句话说得好,杀不死的终将使我们强大。

    更何况是小报这种以文字为载体的流动商贩。

    所以纵使大周朝廷对于民间小报看不过眼,多次严厉打击,但还是不能根除,以至于民间小报非但没有被彻底扼杀,甚至有日益猖獗的态势。

    当然,这其后肯定少不了西夏、北辽这等敌国在背后推波助澜。

    不过更多的,则是因为朝堂没有特别重视,或是觉得民间小报不过是癣疥之疾,不值一提。

    无论如何,民间小报的存在,都是一个让大周朝堂有些头疼的问题。

    朝廷虽然知道这种非法报刊的存在,不利于自己的统治,但受限于时代背景,他们并不能清楚了解新闻喉舌的可怕,特别还是邸报这种具备唯一性的官方报刊。

    它的恐怖之处至今没有人发现。

    或者说是现在的朝廷邸报太过于正式,一板一正,字里行间没有引导风向的意识,使得他们忽略了文字的煽动性力量。

    而在互联网里沉浮多年,作为UC震惊部优秀节课生的杨文远,可是清楚知道引导性文字的厉害。

    往小了说是激发读者感情,往大了说就是操控人心,传播思想。

    而且还是长时间、单方面、权威性的渲染!

    因此,杨文远便将主意打到了邸报上面。

    “若是自己能够在邸报下面,再设立一个民间报刊……”

    不说别的,至少销量这方面没有任何问题。

    毕竟邸报这东西的产量着实少得可怜。

    汴京里的邸报首先供应内阁阁老们,再就是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