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章 经济改革 (第3/3页)
些国家级的财政方针拿出来解读,然后以此针砭时弊。
李长河不怎么关注他们的评价,他看的重点是这些财政举措的搜集。
而这篇报道,实际上是整合了这一年多高层的财政施展方向,做了一个整体的总结。
看完之后,李长河对于如今国内的状况,又有了更深的了解。
整篇报道整体的方向,也是如今国家在推进的方向,就是财政下放,也就是所谓的分灶吃饭!
因为在79年,国家的财政出现了严重的赤字,全年财政收入1100亿元左右,而支出达到了1200多亿,全年财政赤字高达170亿!
更重要的是,伴随着改开,一系列大项目上马,比如说宝钢一个项目,预算就近300亿,这种项目开始大量的吃掉国家财政资金。
也因此,原本的那种国家拿大头的财政模式已经吃不消了,上面开始给地方放权,鼓励地方开源,而地方的财政收益,到时候将以比例分成的方式,一部分上交国库,一部分自留,以此减轻上面对地方的补贴压力。
看着报道里面列举的举措,李长河叹了口气。
结合自己脑海中的记忆,李长河知道,上面的这项举措,只能说利弊参半,而且弊大于利。
表面上看鼓励了地方的自主性,减轻了上面的负担,但是实际上,是扩大了地方的自主权,毕竟自古以来,地方上一旦有了财权,便有了更强的独立性。
除此之外,李长河知道,财政下放还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比如说公款消费。
上面跟地方的比例分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类似考核制,每隔几年定一次标准,而这个标准就像是分公司的盈利模式。
而地方上过些年伴随着改开,收入直线上升。
但是分公司收入多了不代表它们愿意上缴更多的钱,为了降低盈利额,不让总公司制定更高的分成标准,地方分公司就会鼓励公司员工进行各种消费,公司提供补贴,说白了就是鼓励员工花钱。
也因此,慢慢的形成了公款吃喝消费的问题,毕竟地方上当时要突击花钱,不能让上面找到借口,让你提高分成比例。
只能说,问题不是一天形成的,有些八九十年代特殊现象的背后,都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驱动着这种问题浮现。
“难搞啊!”
李长河摇了摇头,无奈的叹了口气。
治大国如烹小鲜,虽然知道问题,可是在心里想了想,他也没招,这不是赚个十亿八亿,也不是说一口气解决财政赤字支出就能搞定的问题。
这里面涉及到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分配体系问题,说白了还是人口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少,整个社会都缺钱。
所以上面搞改开,本质上就是内部节流,外部开源,全方位搞钱!
只是世界上从来没有两全其美的事情,财政下放,这里面有成果,但是也有恶果,短期看成果显著,但是长期来看,恶果更甚。
或许再过几年,等他话语权更大的时候,可以提醒一下。
李长河心里暗暗的想道。
“boss,怎么了?什么难搞?”
前面的阿虎还以为李长河在跟他说话,下意识的问道。
“没事,不是跟你说!”
李长河将报纸放下,摇头平静的说道。
放下了报纸,李长河又看向了窗外,不远处的船上,一大群人开始向下走。
“boss,他们好像拍完了,咱们要过去吗?”
阿虎这时候继续开口问道。
“你去把关小姐接过来吧,我就不过去了!”
李长河想了想,冲着阿虎吩咐说道。
“好的!”
阿虎随后下了车,然后向着剧组的方向走去。
没过一会,关芝琳便跟着阿虎走了过来,然后兴奋地拉开了车门,扑进了李长河的怀中。
“你终于舍得回来了?”
关芝琳此刻满是幽怨的冲着李长河说道。
“走吧,先带你去吃饭!”
李长河笑着将她揽到怀中,轻声的说道。
他这次来接这姑娘,还得顺势解决一些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