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2章 朱标贡院染血!最后的心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12章 朱标贡院染血!最后的心愿 (第3/3页)



    朱允炆的绣春刀正在雪地上游走,刀尖刻出的沟壑里泛着奇异铜绿。

    少年太孙每一剑落下,积雪下就传出徐达当年北伐时的战鼓余韵。

    "孙儿在刻碑?"朱元璋的瞳孔微微收缩。

    那些深浅不一的刻痕正组成《科举新制》的条文,最后一笔落下时,北方的晨光恰好刺穿云层,将"糊名誊录"四字照得金红交错。

    刘伯温的罗盘突然疯狂旋转,二十八宿刻度在青铜面上溅起火星。"太孙殿下!"他拂尘扫向雪地碑文,"疾厄宫主正在吞噬文曲星......"

    话音未落,朱标的咳嗽声化作清越钟鸣。

    太子指尖不知何时凝出半枚玉圭,残缺处流淌的星辉正与朱允炆刀锋的铜绿交融。

    奉先殿藻井突然映出贡院杏林,含苞的花枝在光影中疯狂生长。

    "好!

    好个糊名誊录!"朱元璋突然放声大笑,笑声震得梁柱间的星屑如雨坠落。

    他染血的指尖悬在朱允炆肩头三寸,最终却转向承乾殿外的銮驾——那鎏金顶盖上不知何时落满了杏花瓣,每片都刻着微小的"贤"字。

    雪地里的剑刻声渐成韵律,与当年徐达攻破元大都的鼓点完美契合。

    朱标胸口的北斗光斑突然化作七盏明灯,将《科举名录》上血写的"夭"字照成琥珀色。

    老皇帝的手掌按在蟠龙柱上,裂纹中渗出的不是木屑,而是带着墨香的星芒。

    雪粒子敲打鎏金顶盖的声音忽然轻了。

    朱元璋染着墨星的手掌悬在半空,三寸外的朱允炆能看清祖父掌纹里凝结的冰晶——那是三十年前鄱阳湖水战时留下的旧伤。

    "扶你父王上銮驾。"老皇帝的声音像生锈的刀鞘在青砖上拖行。

    朱允炆垂首应诺时,发现祖父玄色龙袍的袖口正在滴水。

    他这才惊觉奉先殿檐角的冰凌不知何时化成了杏花形状,每片花瓣里都裹着细小的"贤"字,落在白玉阶上发出编钟般的清响。

    卯初刻的更鼓穿透风雪,三千举子的山呼声自贡院方向传来。

    朱标銮驾碾过结冰御道时,车辕上的青铜铃铛突然齐刷刷转向北方。

    跪在宫道两侧的礼部官员都没看见,太子苍白的手指正抓着舆图上的居庸关隘口,指缝间渗出的星辉把羊皮纸灼出焦痕。

    贡院前的石狮覆着三寸霜甲,琉璃眼珠里映出明伦堂的烛火。

    朱标裹着银狐裘踏入厅堂时,主考官呈上的青瓷砚台突然裂开细纹。

    寒门举子们跪在雪地里叩首,没人注意到砚中墨汁正在倒流,在宣纸上洇出北斗七星的图案。

    "咳咳...河北道隐田数目与户部黄册相差七万顷..."朱标握笔的手腕一顿,笔尖朱砂突然变得粘稠如血。

    他望着《清丈田亩册》上潦草的"贤"字批注,恍惚看见二十年前的文华殿——马皇后握着他的手在《贞观政要》上画圈,朱元璋提着战刀立在廊下,刀刃还滴着胡惟庸党羽的血。

    烛火爆开一朵灯花。

    太子忽然觉得喉间发甜,视线里的字迹开始扭曲成蝌蚪状。

    他伸手去扶镇纸时,看见铜麒麟的鳞片正在剥落,露出底下暗红色的锈迹,像极了去年秋决时刑场沙土浸透的血。

    "殿下!"随侍太监的惊呼被北风撕碎。

    朱标茫然低头,发现笔尖不知何时悬着颗黑珍珠般的血滴。

    那血珠坠落在"隐田"二字上时,整本奏章突然腾起青烟,焦糊味里混着诡异的沉香。

    他试图起身唤人,却见砚中墨汁正在疯狂上涨,转眼漫过紫檀案几,水面上浮动着细小的银针——每根针尖都刻着微不可察的"贤"字。

    明伦堂外的风雪声骤然停歇。

    主考官捧着新墨跌跌撞撞冲进来时,正看见太子的狐裘滑落在地,那些银针似的雪粒在触及地砖的瞬间,竟化作一滩冒着热气的黑水。

    墨汁漫过紫檀案角的刹那,主考官膝盖砸在青砖上的闷响震碎了满室死寂。

    这个五十岁的翰林学士浑身筛糠似的颤抖,染着朱砂的指尖死死抠住裂开的青瓷砚台,"殿、殿下...这不是松烟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