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小冰河,来了! (第2/3页)
我陆某人就加拓一套,所有钱远东出。”
“陆公大义!”
郑大同震骇之余也是心生敬意,作揖致谢:“下官代天下士林学子,谢过陆公高义。”
“此等民族和文明之瑰宝,越多越好,越多越好。”
陆远是肺腑之言:“银子花出去还可以再赚,钱用在这上面,用在给后人留文明之火种,纵是消耗亿万陆某也绝不会心疼一分。”
说到做到,陆远表态之后不过十日,远东就从南直隶、浙江两地的商号和银行调动了超过二百万两现银运往南京,同时开始招募人手组建造纸厂和印刷厂,福建布政使司绝对是最高兴的,因为他们很快就接到了一笔天大的木材定单。
本身伐木对目前的福建来说就是一种开荒推动发展的好事,更何况这些木材还能变卖成现钱,简直是一举两得。
而陆远要拓印五份永乐大典的消息也经通政使司迅速传开,陆远在江南士林的名声瞬间又站上一个新高度。
这是实打实的无私奉献了。
永乐大典成书困难,从编修到如今仅仅只有这么一套,珍藏于北京皇史宬之中,只有在北京的监院生员可以借阅观看,为什么一直不出第二套,就是因为其造价之昂贵,所需靡费的人力物力巨大,朝廷也吃不消。
国家都扛不住,哪会有私人愿意自费来拓印。
但现在陆远扛下了这份传承文明和传播文明的责任。
“远东富可敌国,财富亿万无计,拿出个几百万两来算什么?”
“本公子要是家中有亿万家产,我都愿意拓印二十份出来。”
“那这位公子,您能出一百两给城外的百姓置办几身棉衣吗?”
“不行。”
“为什么?”
“因为本公子真有一百两。”
说风凉话的、阴阳怪气的人什么时候都有,但只是鲜少的个例,而且往往一冒头就会被口诛笔伐所淹没。
整个士林对这一次陆远的慷慨解囊还是很感激的。
不单单是江南,北方亦如此。
起码山东和河北的士家就有不少人闻听这事后给陆远写了书信,信中无不是感谢之词。
用几百万两银子买到北方士林的好感,太值了。
陆远这也算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吧,他出发点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