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二百五十六章:逐渐实干的江南官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二百五十六章:逐渐实干的江南官僚 (第2/3页)

泰山岳丈,本辅也得唤您一声郑叔父。”

    “不敢不敢。”

    郑大同连连摆手道:“咱们公是公、私是私,下官不敢居大,您忙着,下官告辞。”

    “郑部堂慢走。”

    这儿女联姻的事陆远没怎么重视,但能看出来郑大同很重视,因为就在第二天,王世贞就和陆远说起了一件事。

    郑大同以通政使的名义向吏部经历司发了道公文,说是通政使司的人手短缺,需要补充一些官员,并且给了吏部一份选调名单,陆诚的名字赫然在列。

    先有这个人后有这个岗,经典。

    对此陆远也只是摇头一笑,全然不当回事,陆诚作为自己的亲弟弟,他的仕途注定了会一帆风顺,所有人都会保他进步,至于将来能走到哪一个高度则完全在于他自己的能耐了。

    底层政治靠关系,中层政治靠站队,上层政治靠利益。

    陆诚有最硬的关系、天然站队也正确,已注定能成为高官,但再想往上追赶陆远那就很难了。

    陆远能走到今天这般高度,全然靠着的就是让整个江南政党都跟着有好处,所以从上到下所有人都希望陆远能爬的越高越好,冲这一点陆诚便很难了。

    对陆诚如此,胡宗宪、张居正等人也如此,他们的路现在陆远都已经给铺的非常平坦,将来能走到哪一步全看自己。

    前提是,要干正事,就比如眼下的改稻为桑。

    等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来自浙江、江西两省各府县的调研报告都送进了南京,二百多个县陆远是逐一去看,最后选定了基础条件最好的十五个县。

    “预计执行改稻为桑国策的田亩数为十五万亩,如此每年可产蚕丝五百五十万斤,最少能多产丝绸一百万匹,产值将会超过种地的两倍,不过这只是纸面数据,考虑到丝绸增产带来的价格降低、大规模培训、招收纺织工人的工钱以及为这十五个县调拨储备粮的损耗,其所增加的产值大约也就在百分之一百三到一百四区间,浮动不大。”

    陆远整理出一份极其详实的数据统计表,包括了粮价、运输成本、丝绸的内销及出口需求、纺机成本、纺织工人用工成本等。

    “本辅选定的这十五个县都是漕运最通畅、陆运同样方便的县,周遭也有充盈的朝廷粮仓,足以确保在执行改稻为桑之后的一年时间内,所有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