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九十四章:弹劾、请功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九十四章:弹劾、请功 (第2/3页)

么不弹劾啊。”

    张文宪垂下头:“陆远这么做,对监院那些生员最是有利,他们都盼着这么做可以寻得外放的机会。”

    “最重要的是这么一来,他们都看到了升迁的机会,一个不靠关系就能升官的坦途。”

    严嵩不得不承认陆远的高明:“此法固然严苛,但对监院生员们来说却是最好的,若有朝一日,南直隶推行开来,十四个府只有一个被汰撤,三个被降级、四个被记过留任,却有两个被直接提拔,四个等待提拔,对那些年轻的生员来说,晋身的机会远大于被革除官身的风险。

    换老夫年轻五十岁也会因此激动难耐、跃跃欲试的。”

    被提拔的机会有接近百分之五十,可被直接开除的风险只有十四分之一,这还怕个屁啊。

    话再说回来,宁愿外放接受这种考成的惊险刺激,也不想一辈子留在监院孤独终老啊。

    看看那些没有关系、没有背景的生员,四五十岁了才熬到一个官缺,好一点混个一府同知或者主事,差一点的还不是知县、文书这种七品小官。

    埋头干上六年熬到京察,没有关系还是无法评优提拔,想要越过京察直接提拔,那就需要吏部有关系。

    要有那关系门路,谁还在监院熬到四五十岁啊。

    所以这就是个死胡同。

    官场,一个萝卜一个坑。

    太熬人了。

    这就是政治体系的差异。

    后世科员就是公务员,再早些还有股一级,公务员体系庞大,可大明朝有啥啊。

    严格来说,知县在进士眼中就是最低级的公务员!

    因为知县再往下就是县丞、主簿、典史这些官了,这些官哪个进士愿意去干?

    哪怕三甲同进士外放起步也是知县啊。

    说知县是进士眼中最低级的公务员没错吧。

    更别说典史、教谕再往下的吏目、书员了。

    妥妥的贱吏,在读书人眼中都是泥腿子、走狗才干的差事。

    所以大明朝的坑真的很少,萝卜却又很多,加上没有退休制度,很多官员六七十了还混在位置上不愿意走。

    说的就是严嵩这个糟老头子。

    张文宪知道严嵩说的有道理,可好不容易有南边来的敢弹劾陆远的奏疏,不借题发挥一番又觉得不舒服,因此说道。

    “既然何鳌上疏弹劾了,总该送进司礼监转呈圣阅吧。”

    推给嘉靖皇帝吗。

    严嵩陷入了沉默和犹豫中。

    这么做除了能给陆远添点堵以外,还有别的作用吗?

    沉吟了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