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3章 巨星陨落 (第3/3页)
导弹和航天工业,也没有自动化控制学科的建立。
当年科学界拨乱反正,稳定人心,同样也是声名卓著的钱老站出来,使得科学界迅速地做出改变。
钱老是一代伟人,他打造了一个世界强国的国防安全根基,这是其他科学家难以企及的伟大成就。
虽然钱老的贡献巨大,但他本人一直低调谦卑,1992年的时候钱老就曾经给中央写信,表示反对称自己为导弹之父。
因为他认为,钱學森一个人是研究不了导弹的,这是一个众多科研和技术人员参与的大工程,真正的荣誉应该归于集体!
这样一番话足以看出钱學森的谦逊和淡泊。
以钱老的退休金、津贴以及出书的稿费,完全可以过着非常富足的生活。但是钱老却将大部分的钱都捐出去,去帮助优秀的学子完成学业,他自己过着很简单的生活,甚至夫妻两人就在自家门口种种蔬菜,穿的是很简谱的衣服,吃的是粗茶淡饭。
他也始终把祖国、人民放在心上,哪怕是到了生命的倒计时时刻,他也没有想自己、为子孙后代谋福利。
刘韬没有久待,离开了ICU病房。
他的内心,久久无法平静!
随后时间,一个个领导、亲属得到消息后,纷纷赶来医院探望。
只是岁月的无情,丝毫不顾人们的挽留,还是带走了钱老这一位巨星。
巨星陨落,仿佛天地都在为他悲鸣、送行。
京城天空显得阴沉,天空飘着鹅毛大雪,很快将整座京城裹上一层银装。
但是没有人欣赏京城冬天第一场雪的美景,整座城市、整个华夏都沉浸在巨星陨落的悲痛之中。
所有的华夏电视频道,在第一时间都切换到了央视一套,主持人穿着黑色服装,带着黑色的领带。所有的广播,都连通着中央广播电台。
阵容庞大的治丧委员会名单!
最高规格的葬礼!
治丧委员会将钱老病逝的悲痛消息,告诉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告诉了广大的海外华侨、华人!
虽然按照钱老遗愿,不用办什么追悼会,但是这一次党和国家决定最后一次违背钱老的遗愿。
但是第一天,就在航天大院设置的灵堂,人满为患,一个个得到消息的人民,拖家带口地来参加吊唁,送他最后一程。
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感恩的民族,钱老于国于民都有大恩,这样一个伟人离世,国人又怎么会不来送他最后一程呢。
随后几天,不仅仅是京城这里的人民,周边城市乃至全国各省市都有人赶到京城参加吊唁。
6天后,在转移遗体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办遗体告别仪式,这是国家主办的纪念仪式。从航天大院到八宝山革命公墓差不多23公里的道路两侧,是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民,哪怕天空下着大雪,天气非常寒冷,但是大家依然前来相送。
灵车的前面,是国宾车在开道。
车队开得很慢,哭泣声不绝!
所有的领导无一缺席,他们走向钱老的遗体三鞠躬并慰问了悲痛的家属。
如此丧葬规格,显示着党和国家对钱老一生功绩的最大肯定。
从早上10点钟开始,前来的民众居然多达数十万人!
在告别仪式结束以后,国家给钱老的待遇再次让世人震惊,因为钱老遗体被送去火化的时候,是三军仪仗队在抬棺扶灵!
这是华夏军队的最高礼仪,只有为国家和军队做出不可估量的巨大贡献的革命者才能享受。
换成其他人享受如此超凡的丧葬待遇,可能都会有人颇有微词,但钱老享受这种待遇缺让人感到实至名归!
钱老这样的科学家,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价值非凡的。
当年美国海军次长丹尼尔这么评价钱老:钱學森一人可抵五个美国陆战师。
在当时,这个评价不可不高!
但是到了现在,很明显这个评价远远低估了钱學森的价值了!
没有钱學森,就没有华夏的导弹和航天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