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为争徒弟,元婴真君打起来了 (第2/3页)
可以修行的世界,历史无比漫长,出现过的古经多不胜数。
《道德经》也不是万能公式。
最重要的是,钟立霄想想也知道,既然让他在此坐而论道,自然不可能是让他鹦鹉学舌般背书。
这一关或许就可以称之为“问道关”,考验的大概就是学识和道心。
钟立霄想了想道,“前贤们披荆斩棘所走过的路就是道,他们仰观宇宙俯察品类所留下的经验和知识,就是构成这条道上的阶梯。”
“吾辈沿着前辈们所开辟出的这条道上一路向前,脚下所走过的路也就是吾道。”
在钟立霄看来,所谓的“道”,就是智慧的累积,本身就是发展的。
只要当智慧累积的足够多,人类就会不断摆脱蒙昧,最终迎来技术和智慧的大爆发。
当然。
这种观点自然而然就是他前世的人生经历中学到的!
人类的浩浩史册就是这般,几千上万年或许都一成不变,但短短一两百年却能翻天覆地。
当智慧累积的足够多,自然而然就能接触到真理,也就是所谓的“道”。
比如。
力、宇宙速度、质能转换,这些都是“悟道”后的体现。
雾光闪烁不定。
“道常在,先天地而生,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闻听到这句话,钟立霄顿时有些头大。
闪烁不定的雾光是告诉他,他刚刚的回答太狭隘,就算是没有人类,天地万道依旧存在。
人道是道,但道并不单纯是人道。
钟立霄想了想道,“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人生苦短,只要利用好我们这一生即可。至于其他.要充分相信后人的智慧。”
雾光再次闪烁不定。
“若是天塌了呢?”
钟立霄蹙眉,脱口而出道,“天怎么会塌?”
“如果?”
“那自然有高个子顶着。”
“若是高个子顶不住呢?”
“那就逃。”
“若是逃无可逃呢?”
“我们要充分相信后人的智慧。”
“.”
钟立霄不知道他的回答那团雾光满不满意,但钟立霄也的确就是这么想的。
时代的一粒尘,落在人身上就是一座山。
在滚滚大势面前,个人的力量又何其渺小?
所能做的,也不过就是利用好自己的人生。
事实证明,那团雾光对他的回答是相当不满意的。
“你太消极了,就不想做些什么改变一下吗?譬如,努力成为那个最高者,而后成为天地一极,成为可以支撑天地的柱石。”
钟立霄:“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似我们这般假设来假设去并没有任何意义,你也不用试着强行将你的想法强加在我头上。就算你是考官,但你的想法也就只是你的想法。”
“但行前路,莫问前程。就算是天真要塌了,若我是个子最高的,我自然会想办法去解决。若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想那么多又有何用?”
雾光闪烁不定。
并没有对钟立霄的话语做出任何评价。
但是。
钟立霄的头脑却是愈发清明,就像是历经了一场拷问后,内心获得了自省,愈发的清明。
他知道他想要什么,更知道该怎么做,而不会过分的追求假大空的“道”。
紫府内神识愈发凝练,于他的识海中慢慢形成一盏孤灯。
此灯灯光非常微弱,真就一灯如豆的感觉。
但灯芯的灯焰却异常稳定,就好像亘古长明一般,不会受到外界任何风的影响。
这即是一种“定”,可以守住本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
至此,钟立霄的神识获得突破。
他的猜测果然是正确的,只要借助问心天梯,他就能修成拙火五相中的「灯焰相」。
只要回去再配合秘药,他肉身炼体方面,还能再更上一层楼。
而就在此时,让钟立霄都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只见他面前这团雾光陡然分出一小朵,直直就飘向他的眉心。
钟立霄尚且都还未反应过来,这朵雾光就融入他眉心识海内刚刚凝成的那盏孤灯之中。
噗!
可以看到这盏由神识凝成的孤灯,在短短时间内就变得凝实了数分,就连灯焰都明亮壮大了些许。
至于他的识海,则因这团雾光而变得朦胧了些许,好像笼罩上了一层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