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牙湖裴氏覆灭·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百一十五章 月牙湖裴氏覆灭·中 (第2/3页)

多少斗志,他犹自喃喃道,“不应该啊,钟安河他决计不应该结丹啊资源、机缘、寿元、时间,甚至是桃源钟氏的诸多安排,都没有任何拥有结丹底牌的迹象.我不明白!”

    裴继业面色一僵。

    老实说,就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钟安河为何能结丹,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对重孙当头棒喝。

    “想不明白就继续想,一直想直到最终想明白”

    而就在月牙湖裴氏诸多族人因前所未有重大失败陷入到自我怀疑中时,钟家兴则带着桃源钟氏一众核心族人赶到月牙湖。

    而随着钟家兴而来的,还有钟家兴带来的一众.塔阑车。

    没错,就是塔阑车。

    这些原本属于月牙湖裴氏用来对付桃源钟氏守谷大阵的战争利器,现在被钟家兴成功缴获,而且用其反过来对付月牙湖裴氏。

    一切的变化实在是太快太快,甚至就连裴继业都来不及摧毁这些塔阑车。

    然后,这些不久前还在狂轰滥炸攻击桃源谷守谷大阵的塔阑车就尴尬了。

    有些修士觉悟很高,在裴继业驾驭遁光带着裴远之逃离后,立刻从内部销毁了塔阑车。

    但是。

    一个人的心智品性如何,终究还是要看生死时刻的抉择。

    有的人平时拙于言词,闻听到那些信誓旦旦口若悬河的忠心妙语,甚至心生羞愧,觉得自己思想觉悟尚且还远远不够,只能一次又一次在心底默默自省,但最终却选择自我牺牲也不愿塔阑车落入敌手;

    自然也人有平时高谈阔论,言必称愿意为家族出生入死,愿意捐献他身上的多少颗多少颗灵石的存款,但最后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的。

    这反差不可谓不大!

    要知道这些平时口若悬河的人,单单那一句“愿意捐献身上多少颗灵石存款”,就让很多老实巴交的修士惭愧不已,感觉低人一等。

    至于原因:

    一则是,他们身上没有这么多灵石的存款,被这么一对比,感觉自己能力不如人,低人一等。

    二则是,他们也舍不得都捐了.

    但现在生死时刻,这些平时言必称愿意毁家纾难,捐献全部灵石存款的人,大多都选择了投降。

    水太凉,头皮痒,不外如是!

    有人带头,其他人再投降心理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尤其是还有金丹修士的强大威慑,诸多塔阑车内修士心智直接崩溃。

    外加上钟家兴为了迅速破掉月牙湖的碧波鱼龙阵,许诺放塔阑车内修士一条生路,很快就引得诸多塔阑车内的修士投降。

    最终,钟家兴成功保住十四架塔阑车。

    别看数量只有一小半儿,但这比例已经相当高了。

    毕竟劝降的时间真不长!

    更绝更损的是,钟家兴甚至还带着塔阑车里的原班人马,命令他们跟着一起进攻月牙湖鱼龙阵。

    说就是投名状!

    有人自然是不愿,但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却也由不得他们自由选择了。

    修士各个都五感敏锐,他们能够敏锐的察觉到,只要他们敢说一个不字,钟家兴大概率是会直接杀人的。

    而这就是阳谋了,要么你交一份投名状和我们一起去攻打月牙湖,要么我现在就立刻杀了你。

    最终,出乎意料的没有流血,所有人都表示愿意一起攻打月牙湖鱼龙阵。

    钟家兴对此倒也不意外。

    真正不屈的勇士都死了,而愿意投降并走出塔阑车的,都是贪生怕死苟延残喘之辈,斗志和勇气都已经被彻底消磨掉。

    而底线这种东西,也非常之神奇,当你迈出某一步之后,你会发现底线这玩意儿,还能一降再降。

    而为了向新主子表忠心,甚至还会出现皈依者狂热的现象。

    这些背叛投降的人,杀起原本家族的同胞,一个赛一个卖力。

    轰隆隆!

    就在众人的强势围观下,一座座塔阑车降落在月牙湖上,落地生根,开始快速勾连水泽之气。

    变大、变大、变大!

    近距离看着一架架塔阑车在短时间内变成三层小楼大小,桃源钟氏诸多族人都非常震撼。

    几乎每个桃源钟氏族人都目光热切,彻底爱上了这种可以攻城敲龟壳儿的大家伙。

    感觉此战过后,桃源钟氏也得想办法多炼制几台这种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塔阑车,如此才能更加放心。

    不过,似是钟立霄、钟立厦这些高层,却是看到了更多。

    那就是塔阑车这种攻城器械,在自毁装置上一定要更加强大和便捷。

    免得似这次一样,本是自己耗尽无数心血打造的强大破坚利器,结果转眼就被敌人俘获,反过来打自己。

    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圆。

    成功上位者,必然会吸取教训,想尽一切办法焊死车门,堵死这条已经被证实过的成功路径。

    和桃源钟氏的欢天喜地不同,形势本就岌岌可危的月牙湖裴氏,在看到自家的塔阑车被一架架缴获,而且还反过来攻打自家鱼龙大阵的时候,顿时彻底绝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