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二章 天工七十二年 (第2/3页)
“太子,你觉得,现在大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朱靖圭日常就考虑过这样的问题,但是看了看周围之后才开始说话:
“儿臣觉得,大明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区域差异。
“生活在不同区域的百姓,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巨大的差异,关键是百姓拥有的和能够获得的收入和资产有巨大的差异。
“这应该是任何国家都会存在的问题,也是大明一直以来都存在的问题。
“但是因为大明现在真正的统一了全世界,直接和间接掌控的区域前所未有的巨大,这些问题也变得前所未有的巨大了。
“且不说白夷生活的欧洲与大明的差异,就算是不同区域的大明省份之间差异也越来越大了。”
朱简烜听罢沉默了几秒钟,然后尝试给他一个建议:
“这些确实都是个问题,但是你反过来看的话,这些问题也都是潜在的功绩。
“你觉得最大的问题,是不同地区的差异,我觉得这种差异的原因,还是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不要说那些最先进的各种技术和设备,现在其实都只在很小的范围和很少的机构中运用。
“就算是最为基础性的各种基础设施,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也是巨大的。
“顺天府的百姓大多都用上智能手机随时看影视剧了,而非洲内陆的百姓可能还在天天跟泥土打交道。
“大明本土的主要府城基本都有铁路和公路了,所有县城都普及柏油路了,电力、网络、自来水也都在迅速普及。
“而非洲内陆的很多居民点,除了有一些基本的机械设备之外,生活方式跟一百年前可能都没有太大的差异。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让非洲内陆的移民子弟,也都能用上智能手机上网呢?
“让让全世界的所有县城甚至村庄全都连接柏油路?
“把现在我们拥有的最好的技术、设施、商品,都普及到全世界的话。
“不但是一项重大的政绩,也能让大明继续繁荣几十年。”
大明的工业化和科技发展,是朱简烜直接提升了大量的具体方向,然后利用大明朝廷的巨大能量,生拉硬拽着进行的。
朱简烜创造的大量新产业,早期都是通过朝廷力量迅速落实,并在本地产生实际效益。
但是并没有动用朝廷力量将他们普及到全球。
朱简烜要集中力量,继续向上攀最关键的那些科技树,在自己生前把能搞出来的技术都搞出来。
普及的问题可以交给自己的后代。
现在大部分高新技术都在大明本土,甚至集中在中央朝廷机构乃至是科学院里面使用。
澳洲还能稍微跟上本土的技术进度,其他地方都落后一大截。
大明本土几个重要工业区,普通人的生活方式已经和朱简烜前世的二十一世纪非常类似了。
其他大洲人口较多的地方,差不多才进入二战时代的样子。
非洲内陆很多偏远开拓区还处于农业时代,只是已经得到了外部的工业产业的支援而已。
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发展极端不平衡。
就像朱简烜说的那样,将大明本土的技术和设施普及到全球,就是大明未来几十年持续保持繁荣的天然方向。
朱靖圭听着朱简烜的吩咐,心中也是瞬间恍悟了。
这就是自己理所当然的保守做法,这可能是自己一辈子的理所当然的最高目标。
只要做好这件事情,自己在后世的评价就不会差。
朱靖圭赶紧拱手: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儿臣以后定当尽心竭力,将父皇创造的这些技术和设施,都推广到全世界的每个地方。
“这些技术和设施推广到全球,消除不同地区的不平衡,同时也能提高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
朱简烜轻轻吐了口气:
“不错,我让大明统治了全球,但并没有将全球真正融为一体,而这就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任务了。
“然后关于未来,关于你们的未来,你觉得未来可能出现的最大的危机又会是什么?”
朱靖圭稍微沉吟了几秒钟:
“如果说未来最大的危机,儿臣觉得应该还是贵族和藩镇。
“这也可以算是历代王朝老生常谈的问题了,贵族和藩镇是王朝开国时的功臣和加盟者。
“如果不是让海外的藩国直接效忠,大明统一天下的难度会直线上升。
“大明朝廷现在的管理能力,也难以直接治理全世界。
“但是在王朝一统天下之后,天下进入稳定阶段之后,他们就会反过来影响天下稳定了。
“贵族由于身份问题,他们经营绝大部分民间产业,都比普通百姓更有优势,欺凌百姓几乎是理所当然的问题。
“贵族家宅广阔,富有田土资产,相互联姻合作,而且子嗣越来越多。
“藩镇的危害更是众所周知……”
朱简烜听完之后想了想说:
“你的分析,不能算错,贵族和藩镇确实是问题,其实你还想说宗室的问题吧?
“他们确实占据了很多的社会资源,确实是个比较麻烦的问题,但我觉得这可能不是最严重的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未来的事情,我也没有办法准确的判断,我只能跟你说说我的分析,作为你未来应对局势的参考。
“我记得你们上学的时候,我就专门跟你们说过,改革不是髡树,不是看到哪个树枝不好,就直接砍下来。
“改革是用一种新的制度和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