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五六章 清洁核武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四五六章 清洁核武器 (第2/3页)

有人员全部返回了十公里外的掩体,经过点名报数确认无误。

    所有的观测和录像设备经过了最后的确认,绝大部分工作状态良好,极少数出现故障的设备,启动了可用的备件。

    第一枚试验弹已经挂在了飞机的挂架上,但保险还没有打开。

    现在就算是从上万米的高空摔到地上,炸弹也不会发生爆炸,理论上也不应该发生核反应。

    负责长官实验炸弹的禁军的军官,负责试验场和实验本身调度的军官,各自再次给朱简烜发紧急电报,报告情况并请示。

    这个手续似乎非常麻烦,但所有人都觉得有必要这么做,这种武器实在是太过敏感了。

    现场的军人都只是执行者,他们不应该获得引爆核武器的权力,关键是也没必要承担自行启动核武器的相应责任。

    朱简烜接到电报后直接给现场打电话,下令启动实验并在实验中引爆聚变炸弹。

    现场的军官们集体行礼领命执行。

    机场上的禁军工匠收到通知,打开试验弹弹体上的保险装置,挂载试验弹的飞机开始滑行起飞。

    三十分钟之后,飞机抵达了预定位置和高度,电话报告后投下试验弹。

    试验弹离开机体后,减速降落伞随即打开,带着倒计时缓缓向下飘落,飞机则开启发动机加力离开现场。

    大明最新的战斗机空载加力状态下,最大速度已经超过了每秒六百米,十秒钟就能飞出六公里去,飞机本身是非常安全的。

    而在试验场十公里外的观测基地里,躲在地下掩体中的观测人员们,全都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

    所有人竖起了耳朵,闭上了嘴巴,安静的听着广播中的倒计时。

    同时通过潜望镜以及各种拍摄和探测设备,观察和确定现在试验场上的情况仍然正常。

    一分钟的倒计时结束之后,试验场上方的天空中突然闪过一道刺眼的亮光。

    观测人员已经非常熟悉的异常明亮的光球随即出现在了天空中。

    爆炸产生的冲击波瞬间爆开,将地面上的各种建筑顺便变成了碎片,距离爆点比较近的动物也瞬间就变成了灰烬。

    试验场上布置了很多录像设备,虽然都做了重重的严格保护,也在这一瞬间损失了大半。

    观测基地里面的大量电子设备,也在这一瞬间停止了工作。

    不过观测人员大部分早就已经习惯了,看到这种情况并没有多少惊讶,自然也不会慌乱。

    他们专注于自己的工作,直接确认了此前的猜测。

    聚变炸弹的威力虽然远大于裂变炸弹,但是他们实际起作用的方式却是高度类似的。

    聚变炸弹是一种使用起来更加干净,能够轻松做到更大规模的核武器。

    聚变武器显然会成为未来的主力装备,常规裂变炸弹应该会退出实战装备行列,成为专门的聚变炸弹引爆器。

    实验人员继续观察现场的情况,等待蘑菇云迅速腾起然后又缓缓消散。

    等待核爆的余波基本结束之后,开始整理实验中获取的各种数据,也开始撰写报告可能需要的文字。

    等到电子通讯恢复之后,就立刻通过电报和电话,向皇帝汇报实验已经成功。

    然后发送现场整理出来的最简短的概括性报告。

    朱简烜接到电话之后,口头鼓励了一下现场的人员,让他们整理完整的报告后轮流休假。

    挂掉电话之后,朱简烜去看了一下电报发来的简短报告。

    经过测算评估,试验弹爆炸后产生的能量,大概相当于五十万吨化学炸药,有效杀伤范围基本符合简易公式。

    实验过程顺利,结果符合预期。

    建议用聚变炸弹取代裂变炸弹,作为未来禁军的主要作战武器。

    详细报告和录像文件正在整理。

    朱简烜看完后直接做了个简单批示,以后不再生产独立使用的常规原子弹。

    逐步改造现有的裂变炸弹生产线,用于生产聚变武器的“引信”,也就是用于引爆聚变炸弹的特制原子弹。

    成为聚变炸弹生产线的一部分。

    对于现有的聚变武器生产线,从实验性质转为正式生产线,并逐步提高生产速度。

    另外扩建新的聚变武器生产线。

    朱简烜最后给科学院、工程院、禁军的相应机构下达命令,这次的实验过程和所有结果全都禁止公开。

    并要求他们尽快组织第二次实验,完成一次当量尽可能大的聚变实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