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零章 核工程状况 (第2/3页)
律,再根据总结规律的思路形成思想。
而不是先有思想,由思想产生规律,再由规律引出技术。
科学原理是对自然规律的总结,科学思想是对总结自然规律的方法的总结。
朱简烜对原子弹的研究准备,如果尽可能的追根溯源的话,甚至可以一直提前到吴国时期。
朱简烜在澳洲当吴国国王的时候,就已经安排了澳洲铀矿的开发准备工作。
从南澳府也就是朱简烜前世的墨尔本地区开始,沿着海岸线向西八百公里,有一个规模更大的海湾。
海湾中间伸出一个半岛,将大海湾一分为二,东部海湾的东侧,有一段海岸山脉,山脚下的降水量比其他地方略多。
吴国的澳洲开拓期间,安排移民在这里建设的军屯卫所山海卫驻地,现在已经变成了山海府城。
负责管辖大海湾周边的开拓区,以及深入内陆的大面积的半干旱地区。
这个山海城大概在朱简烜前世阿德莱德的位置,从这里向北方内陆挺近五百多公里,就能找到澳洲最大的铀矿了。
所以朱简烜对山海卫的建设,当初就稍微多给了一点关注和支持。
不过任何人都想不到,这个地方的开发和建设,跟后来的具体的铀矿开发有什么直接关系。
实际上直到十几年以前,朱简烜才正式安排军队负责,完成了当地的矿场勘探。
然后修建了铁路和公路,准备好了工程机械,建设了厂房设施。
铀矿开采出来之后,在原地完成初步的矿石处理,送到山海城的工厂完成浸出提炼。
获得相对纯净的铀化合物,重铀酸盐黄饼。
黄饼装船送往大明本土,在顺天府城东八十多公里外的蓟州城外,通过化学方法转化成六氟化铀。
从矿石开采开始,直到化学转化的这一步,其中所含的铀元素都有三种同位素。
铀238、铀235,铀234,类似氢的氕、氘、氚三种同位素。
三种同位素中,可以比较简单的形成链式反应,可以用于早期原子能武器的只有铀235一种。
而天然铀中的铀235只有大概0.72%的比例。
剩下的绝大部分都是铀238,占比高达99.275%,都无法直接用于原子能武器生产。
只能用来制作贫铀弹,或者作为三相弹的外部涂层。
最后的0.005%是铀234。
原子能武器生产技术中,最为重要也最为困难一个环节,就是如何把铀235从化合物中分离出来。
在朱简烜的记忆中,分离铀235的方法有两个。
一个是气体扩散法。
用类似网筛的过滤膜,把含有铀235的六氟化铀筛出来,再将其还原成纯金属铀。
另一个方法是离心法。
把六氟化铀气体通入离心机中,用离心机把更重的含有铀238的六氟化铀甩出去。
相对而言,离心法效率更高,耗能更低,上限也更高。
但是对生产工艺有较高的要求,高速电机和高速离心机都是需要攻克的难点。
朱简烜上辈子早期的原子能产业,基本都是以气体扩散法为主。
一直到六十年代的时候,离心式铀浓缩才作为第二代浓缩技术,逐步成为了主流。
也真正让原子能武器得以大规模的量产。
现在朱简烜经过几年的准备,把五六十年代的电炉电钢和电渣重熔钢折腾了出来。
离心机的生产也就有了保障。
大明的工匠们,在用气体扩散法完成基础实验之后,在工业化生产的过程中,就直接转向离心法。
直接不搞大规模的气体扩散法生产了。
前提准备工作基本就绪,确定了离心机可用之后,就可以建设大规模浓缩铀工厂了。
相应的资源和人手的需求,朱简烜都已经提前批好了。
工程院上的这份报告,只是定期向朱简烜汇报,相关的工程进度到什么地方了。
按照朱简烜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浓缩铀工厂的厂房已经准备好了,甚至连离心机都已经生产了一大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