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二九章 登基大典和临行安排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一二九章 登基大典和临行安排 (第3/3页)

北美,返回澳洲整理吴国的事务。

    “我离开北美的这段时间,对于美利坚王国的事务,都按照这份令旨来决定。”

    朱简烜亲口说了这样一段话,然后就让内阁学士董浩站出来,宣读一份拟好的国王令旨。

    主要是调整美国中央朝廷和内阁的关系。

    这时候的英国,以及大部分近现代议会制国家,内阁成员基本就是各部的大臣,内阁大部分就是部长大臣的联席会议。

    朱简烜的美国开始也采用了类似的模式,把各个部门的事务大臣聚在一起开会,就当做是内阁了。

    现在回到大明中央朝廷的传统,将各部事务大臣与内阁职务分离。

    大臣进入内阁成为内阁学士,就不能担任具体事务大臣,担任事务大臣的时候同样不能进入内阁。

    将内阁转为国王的秘书机构。

    同时内阁是国王在王国的代表,由国王自行任命和免除,不受任何其他条件限制。

    国王不在王国内的时候,本来需要国王决定的事务,由内阁成员集体协商一致,给出临时的处理意见。

    交给各部事务大臣去执行,同时存档定期送交国王知晓。

    这个安排内在的逻辑,是将决策权和与行政权分离,类似于将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

    一般的大明宗室藩属国,不需要在这种权力制衡上考虑太多,真的出了权臣可以直接找大明朝廷帮忙处理。

    所以很多都没有拆分决策和行政权,那样实际效率会更高。

    但美国是名义上独立的国家,关键是距离大明本土过于遥远,就需要稍微考虑制衡的问题。

    朱简烜估计,欧洲各国未来几年都应该专心应对长期的自然灾害。

    应该没有心思搞别的幺蛾子了。

    就算是欧洲再次出了什么乱子,大明也应该尽可能不去干涉,尽量专心中立的做生意了。

    稳住现有的三个贸易港口,持续输出大明商品。

    接下来的几年里面,北美也应该没有什么事情需要自己专门处理了。

    除非与清国和西班牙突然开战,或者是法国的大革命以某种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爆发了。

    现在自己应该去澳洲,接管和整理自己的核心封地。

    完成最新一轮的新技术验证,把最近几年的发明创造落实下来。

    顺便看看是否需要给老爹和大哥帮忙,处理一下日本人和阿曼人的问题。

    如果不需要,那就在澳洲积蓄力量,等五年的全球灾难基本结束,就出兵北伐。

    朱简烜的美利坚国王令旨宣读之后,现场的所有贵族、官员、代表们一起躬身行礼:

    “臣等遵旨!”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