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第2/3页)
“奈何我与新任兖州知府李得佑,无权调度兖州护卫与藤县守御千户所镇压局势……”
事情听到这里,殷士儋好歹对眼下的局势,以及安九域的来意,有了基本的判断。
他在堂内缓缓踱步,替安九域将话说完:“所以,你想让本官亲自出面,调度盐政衙门的盐兵,替你火中取栗,平息局势?”
无论是巡按御史,还是兖州知府,都无权调度卫所——哪怕沈鲤皇命在身,都不可能得授此权。
三司衙门远在济南,多等一天事态就危急一分。
眼下兖州地界,安九域也只能求到他殷士儋这里来。
安九域一滞,旋即诚恳抱拳:“殷总督这是哪里的话,兖州民变在即,你我省部官首当其冲,如何是替我火中取栗!?”
他当然知道哪怕民变,也跟盐政衙门没什么关系。
但他口中省部官一说,指的除了堂内二人外,同样也是在说远在济南的巡抚余有丁——作为完整继承了殷士儋政治资源的余巡抚,在此事上是毋庸置疑的第二责任人,要说火中取栗,也是为政治亲传火中取栗才对。
殷士儋看了安九域一眼,不为所动:“在其位,谋其政。”
脱口而出的拒绝,表明了殷士儋斩钉截铁的态度。
安九域没想到这位殷总督如此坚决,急声再劝:“殷总督!棠川先生!您与我这流官不一样!”
“山东是棠川先生的乡梓,山东百姓亦是棠川先生的手足同胞,棠川先生难道忍心眼睁睁看着歹人席卷之下,蛊惑蒙蔽百姓,进而惨遭诛戮么!?”
安九域口称敬号,赫然打起了乡情牌,真挚动人的语气透出这间公堂。
但,随之迎来的是殷士儋的沉默以对。
殷士儋已然转过身去,看不清脸上的表情。
许久之后。
殷士儋平淡的声音才再度响起:“正因为我是山东人,这事我绝不能出面。”
如果皇帝真的信得过他的话,那么当初与自己多有矛盾的王希烈死在山东的时候,皇帝就不会特意来信宽慰了。
若是他真的出面,轻易镇压民变,皇帝又会怎么想?
亦或者他出面后局势恶化,皇帝又会猜想他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可以说怎么都不讨好。
更别说那些乡人。
但凡强势镇压,立刻就要被县志、府志戳上几百年的脊梁骨。
若是出面和稀泥,必然会有层出不穷的有心人,打着他门生家仆的旗号,对外暗示他有意放纵。
上面是皇帝,下面是乡梓,自己被夹在中间,宛如无根浮萍,稍不注意,立刻就要被雨打风吹去。
若非他投鼠忌器,故意划清界限,哪里会对曲阜的事毫无知觉?
殷士儋这话一出口。
安九域便明白,自己不可能劝得动这位棠川先生了。
他叹了一口气,拱手告辞:“殷总督入仕以来,道成混元,想必不会行差踏错的,倒是下官异想天开,耽误总督时间了。”
这话有赌气暗讽的意味,挖苦殷士儋圆滑老练,不顾生民疾苦。
显然,作为巡按御史,他对殷士儋的作为颇为不满。
说罢,安九域便要推门离开。
“等等。”
安九域顿住脚步,回头看着殷士儋。
殷士儋仍旧是那副淡然的模样:“盐政衙门今年要赎回第二批盐票,自济宁本府兖州开始。”
“盐兵运输盐引过境,巡按御史可以稍作驱使。”
安九域一怔,旋即大喜过望,殷士儋不肯出面,却又开口借自己兵卒,显然是想将责任扔到自己头上。
但愿意出工,自然比作壁上观来得好。
安九域连忙拜谢:“棠川先生大义!”
殷士儋并未接话。
他摆了摆手,侧面转出一名官吏,手中托着公文,碎步上前,呈到安九域面前。
安九域见公文都准备好了,深深看了殷士儋一眼。
果真是老狐狸!
事情到这一步,他也不多说什么,一把攥住公文,转身便走。
殷士儋看着安九域离开的背影,眉宇中渐渐爬上忧虑之色。
“替我写两封家书,一封给余有丁,就说我忧虑局势,借了盐兵给安九域;再去信给殷诰,就说巡按御史登门,征调了盐兵。”
“老爷,大公子那边今晨来信了……”
“从现在开始,不要跟我说他在做什么,与什么人来往,他出了任何事与我无关。”
“是,是。”
“你去一趟莱州,让二公子也不要过问度田清户的事,这次无论是赎回盐票的徙木立信,还是开设莱州互市,都事关重大,让他务必做好莱州的本职,不要辜负陛下的期望。”
亲信唯唯诺诺退了下去。
殷士儋静静站在公堂,神游一般抬头望向窗外。
连绵的云,化作不同形状,时而似人流汹汹,时而似蛟龙狰狞,一阵风吹来,混做一团,飘然远去。
……
济宁州的云自西向东,正好停在了兖州府城的上空。
云朵遮蔽太阳,大片阴影恰好投射在鲁王府。
鲁王的皇城作为仅此于两京的宫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度也称为皇宫。
阙、厅、房、楼、台、亭、榭八百余间,外围皇城红墙绿瓦,雕梁画栋,背靠九龙山,东邻卧虎山,西接玉皇山,占地千余亩。
甚至连护城河,也复刻了一条,亦称之为金水河。
这般气派的王家,注定要操起山东六府十五州八十九县的心。
滋阳王朱寿鍑站在王城的城墙上,眺望着城门外逡巡的府兵与缇骑,脸色越发难看。
他挥退左右,看向身侧的女人:“李得佑已经第三次来王府带走人了,但凡查出这事与鲁王府有所牵扯,你我皆是灰飞烟灭的下场。王妃,这种时候了,还不肯与我交个底么?”
滋阳王妃闻言抿了抿嘴,表情已经万般无奈。
她迎上滋阳王的视线:“王爷,天地良心,这事我亦是今日才听闻,我父绝对不敢用咱们的名义在外生事。”
这话已经说了好多遍了,奈何滋阳王压根不信。
万历五年四月,她作为孔氏女嫁到鲁王府,为滋阳王续弦王妃,之后双方相敬如宾,举案齐眉。
她还是第一次这样无可奈何。
滋阳王仍在追问不休:“王妃,你我也做了三年夫妻了,胳膊肘该拐向谁王妃要心里有数才对。”
“如今王府的管事、仆从,先后有人被裹挟到这场民变当中,哪怕李得佑这个知府不够格,事后沈鲤也不会放过我等。”
“让我那个知县岳父收手罢!”
“王妃,要抗拒朝廷你们孔家自己去,放我一马,可好?”
说到最后,滋阳王语气已经带上丝丝凄婉。
显然,当年楚藩的下场,给滋阳王吓得不轻。
滋阳王妃咬着嘴唇,显得极其无助:“王爷,我父奉公守法……”
话音刚落。
“够了!”
滋阳王终于按捺不住。
他一把按住王妃的双肩,怒气冲冲:“什么奉公守法!”
“抗拒度田,冲击衙署,这单单是赤民能做出来的事么?”
“曲阜地界出了这种事,除了你们孔家,还能是谁?不止是本王这样想,朝廷也会这样想!”
“退一万步说,县衙杀伤赤民,激化局势,难道就没有他这个曲阜知县暗中授意?”
“这些都罢了,何苦还要将鲁王府拖下水!?”
说到最后,滋阳王妃的神情都已然没有那么坚定。
莫非,她父亲真的利用她的名头,驱使王府管事、仆从,将鲁王府拖进了民变的漩涡?
见王妃茫然中带着惊疑不定,滋阳王情知是真的问不出什么了。
他失望地叹了一口气:“带王妃下去好好休息吧。”
事情没结束前,这些孔氏女肯定要先软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