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五百四十五章 请用我能理解的方式告诉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五百四十五章 请用我能理解的方式告诉我 (第1/3页)

    李颜开狂暴了。

    在科研智囊团内部,一个代表华夏最顶级科学天才的地方,李颜用传说级的表现疯狂刷着存在感。

    以国庆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起点,李颜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从不怎么参与核心项目的学习人员姿态,变成了“请李颜出山”内部梗的主角。

    科研智囊团并不是一个正经的机构,但被其认可的名字,全都是国之栋梁。

    其中大部分都是国家级科研项目的主力军。

    相比诸多学会、团队,这一批人纯粹许多,可以理解为不论资历不论管理,只谈科研方面的战力。

    如果说院士团队是荣誉积累外加社会地位双重buff下的元老院,那智囊团成员就妥妥是战力最顶尖的现役战神。

    李颜在这群人面前最出彩的成绩,一个是搞出了光刻机,一个是找到追墙博弈最优解。

    能赚钱,那是另一个维度的事情;全能,也是大家不那么重视的方面。

    所以他一开始存在感并不算强。

    没办法,别人并不能理解李颜解决追墙博弈是何等顺手的事情。

    他们也往往把未来科技在科研上的成就——生科、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方面——视为一整个公司群策群力的成果,而不会认为来源于李颜一人。

    智囊团成员普遍拥有多重身份,在某些社会身份上,他们非常尊重李颜,但一到了自己研究的领域,他们就不怎么把李颜放在高位了。

    例如几个听起来就牛逼轰轰的项目,可控核聚变、常温超导、量子计算机等等。

    虽然暂时啥突破性进展没有,但能被委任作为历史突破级别项目的主力,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深度自然是数一数二的。

    这一批人大概是对李颜最不感冒的了,从李颜被推荐加入以来,他们就极少与李颜交流。

    或许都觉得自己跟李颜的发展方向是不同的吧,他们认为李颜走的是实用主义,追求当下能利用起来的东西,解决了光刻机确实是了不起,但毕竟是人类已有的工业成绩,复现一下,现实价值远大于历史价值。

    一切改变,始于一场学术会议的席间交流。

    会议主题已经不重要了,主角是中部地区某著名电化学研究室的年轻项目组组长。

    是个长相还算靓丽的女性,一头长发配白大褂,像是樱花国很喜欢的女科研人员人设。

    她性格比较外向,一到席间交流的时候就一群人凑过来聊天,男男女女都有,显然是一个小圈子。

    李颜作为搞出固态电池的人,坐在了C位,倒是没什么人凑上来闲聊——

    同样的,他们不认为这种级别的工业成果是李颜一人的功劳,甚至可能认为李颜坐c位不太合适。

    “我最近又一次验证了电化学实验很邪门。”这位女组长侃侃而谈,“我带一个博士搞固态电解质,按现有文献的方法做,没想到搞出来了个好东西。”

    “啥?”一个男的捧哏。

    “低温下有固液转化性质的材料,转换后接触电阻呈几个数量级下降,要按这个性质和趋势,优化完了我感觉能冲大刊。转换温度60度啊!人家大子刊发的都要300度,各位想想这个产业价值。”

    “60度,那了不起,要是能稳定做出来,说不定对现在的电池都能有个大的优化思路。”

    “问题就在这,我们做了两个月,一直失败。”

    大家都露出了释然的表情。

    搞实验,谁还没过这种经历?

    都不用这位女组长解释,他们的实验肯定保持了条件的高度统一,加料顺序,容器,搅拌方式,搅拌时间,加热方式,加热时间,室温,湿度,天气……

    全都考虑,全都一一复刻实现,甚至为了复原当初的条件,造了个定温的小房间,一样没能做出来。

    这也正常,人类做实验其实有点碰运气的成分,所以沾点玄学是正常的。

    正常到这,该放弃也就放弃了。

    “偏偏我换了个条件,这东西的性能又出现了!”女组长语调高了八度,“这给我急的,第二天又试了一下,还是他妈的不行。一下子失败了几个月,我已经完全不想继续了,结果换个条件竟然又成功了!”

    “记录实验细节了吗?”有人问。

    “记录了记录了,简直不能记录得更仔细了。完全一比一复刻。”女组长摇头道,“我甚至已经迷信到,把成功那次实验的踱步都复刻了,但就是做不出来。”

    “最终还是没成果?”

    “没有。合计做了快一年,就是没有办法搞明白怎么做出来。博士浪费了一年,我不能再让他蹉跎下去了。死磕或许能磕出来,但让一个博士用学生生涯来死磕,也太残忍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