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四章 何人为黄雀 (第2/3页)
。
甄家在各地店铺商行,近一年时间之中,陆续被人调走大批存银,留在账面上的余银,不过是掩人耳目。
柳璧让人经过总计盘算,这些被抽走的店铺存银,累计数额十分巨大,已占甄家财货很大部分。
这些存银抽调的事由,都是用于甄家船队海运商贸。
但柳璧到任金陵户部已半年之久,对金陵城内大事都有所耳闻。
自然清楚甄家海船队五月出海,遇上东海飓风肆虐,从此有去无回,传闻整支船队已倾覆大海。
也就是这笔数额巨大的存银,随着担当远海贸易的海船队覆灭,眼下处在无从查证的地步。
柳璧是满腹经纶之人,出生官宦世家,自小受父祖教诲熏陶。
不仅知道仕途凶险,更知世上鬼蜮伎俩无奇不有。
他虽没有什么明证,但直觉告诉他,此事必有蹊跷。
甄家破败之前,如此大数额银流,从甄家各处产业,悄无声息流出,最终竟无从查找,未免太过巧合诡异。
柳璧对身边小吏说道:“设立专事案牍,将账目核查之中,各店铺存银外流之事,逐笔登录,详叙细节。
除了存银外流之外,对甄家店铺房舍等不动产,也要一一核对,查证这一年之内,可有频繁变更之处。
所有案牍文书今夜都要齐备,明日一早,我要向侍郎大人禀告此事。”
……
金陵,宏春医馆。
这家医馆开馆不过两年,但在金陵城中却颇有名望,每日上门求医之人,络绎不绝。
医馆之所有这等场面,不仅是医馆聘请大夫,医术精湛,仁心仁术。
更因医馆诊金平易,价格公道,对于城中孤寡贫寒之家,更是经常施医赠药,这才落下不俗口碑。
这家宏春医馆虽然十分兴旺,但附近的地痞豪强,却无人敢轻易勒索招惹。
根源是医馆东主颇不简单,让当地城鸦社鼠十分忌惮。
因宏春医馆是金陵鑫春号名下产业,而鑫春号背后站着威远伯贾琮。
天下皆知的圣上要臣,翰林院学士,工部五品司衙主官,有这样人物名头庇护,自然没人敢来找麻烦。
……
当年,曲泓秀和贾琮在神京创立绣娘香铺,收养了许多逃荒的孤儿。
这些少年男女经过教养开蒙,如今都成了鑫春号各地分号的骨干。
随着鑫春号规模不断扩张,商号需更多可靠的人手。
曲泓秀和秦可卿在金陵站稳脚跟,便在江南各地收养孤儿弃女,筛选资质优异者进行教养。
为给这些孤儿治疗病症,又特地开设这家宏春医馆,聘请江南良医。
医馆也接诊贫寒百姓,以为悬壶济世之意。
……
这几日医馆收治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妇人,原先金陵甄家的老太太。
自从神京圣旨再下,甄家之祸,雪上加霜,长房一门皆发配岭南,其余各房羁押迁居通州,家产尽数抄没。
甄老太太毕竟是上了年岁之人,一辈子享尽荣华富贵。
如今遭遇这等家门巨变,身心饱受摧残打击,终于一病不起。
朝廷圣旨下达之后,不到十日时间,甄家各房被押解迁往通州。
但甄老太太这等年纪,又是这等病体沉疴,加诸千里远行奔波,必定是要死在途中。
此次嘉昭帝对甄家处罪严厉,但却未杀甄家一人,也算格外开恩。
金陵主事此案的应天知府贾雨村、锦衣卫千户王彰江都深知其中根底。
不外乎当今圣上顾及太上皇的情面,念及过世不到一载的甄老太妃。
如果此次甄家千里羁押迁居,最终逼死甄家这辈分最高的老太太。
不仅嘉昭帝不杀一人宽宥之情,就此蒙上污点,从此留下话柄,在太上皇跟前也不好看。
再说一个朽朽老矣的妇人,对甄家大案和圣心意图,本就是无关紧要之人,没必要为她多生枝节。
所以,贾雨村和王彰江商议之后,就让甄家各房及时启程,不得耽搁天子圣意。
将甄老太太留在金陵就医,以全皇帝和朝廷德政体面。
等到甄老太太病体痊愈,再另行押送通州。
不过按这些官员的想法,甄老太太本就年事已高,生老病死寻常之事。
朝廷安排老太太就医,道义上已经尽到本分,最好老太太医治无效,一命呜呼,大家也都干净。
只是当应天府送甄老太太就医,金陵城内几处有名医馆,只开了温养方子予以舒缓,推脱收治之事。
甄家满门被抄,大街小巷人尽皆知,这种阴森时刻,谁愿和甄家牵扯上关系。
况且甄老太太年老体衰,身心突受重创,本就是凶多吉少。
如今官府送治,万一不治身亡,医馆要白白惹上官司,谁还会去碰这种倒霉事。
最后还是宏春医馆的大夫,主动请缨,将甄老太太收治到医馆之中。
对于宏春医馆的仁心仁术之举,坊间也多有多种猜测。
其中最让人津津乐道,莫过于金陵鑫春号与威远伯的密切关系,威远伯又曾和甄家三姑娘有过婚约。
这才是宏春医馆对落魄的甄老太太,施以援手的真正原因。
……
甄老太太住进医馆之后,身边只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