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徐晃 (第3/3页)
解除。”
“关羽兵败后率军退到汉水以南,此时蜀军的舟船仍然占据着沔水,隔绝了他想要去襄阳的水路,而孙权趁机偷袭关羽的后方,关羽只好率军南返,襄阳之困也就此解除。”
“曹“操知道后,大赞徐晃,认为他的功勋要超过孙武和司马穰苴,在徐晃带队凯旋后,曹操亲自出城到七里之外的地方迎接,为徐晃设宴庆祝。”
“宴席上,曹操向徐晃劝酒,表示能保住樊城、襄阳都是他的功劳。”
“当时各路军队聚集在一块,曹操巡视的时候有士兵离开队列来看,而徐晃的军队队列整齐,士兵岿然不动,曹操认为徐晃有周亚夫之风。”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在洛阳崩逝,曹丕即位为魏王,册封徐晃为右将军之职,赐爵逯乡侯。”
“曹丕登基称帝后,又晋封徐晃为杨侯,命令他和征南将军夏侯尚一起到上庸去讨伐刘备,他们顺利击破上庸打败了刘备。”
“之后魏文帝任命徐晃在阳平关镇守,转而封他为阳平侯。”
“等到魏明帝即位后,因为徐晃在襄阳抵御吴国将军诸葛瑾有功,朝廷为他增加食邑二百户,“加上以前的共计三千一百户。”
“后来徐晃病重,留下遗言要用平时穿的衣服收殓他。”
“太和元年,徐晃去世,朝廷为其上谥号壮侯,他的儿子徐盖继承了爵位。”
“徐盖死后,由儿子徐霸袭爵。明帝拆分了徐晃的食祀,封他的两个儿孙为列侯。”
“正始四年秋七月,徐晃配享太祖庙庭。”
苏轼:徐晃河东解良人,与关羽是同乡。
出身小吏,在重视出身门第的东汉社会,地位卑微,本无出头之日。
适逢乱世,徐晃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出人头地。
徐晃最开始在杨奉帐下,杨奉因护驾有功封车骑将军,徐晃担任骑都尉,受封都亭侯。
但是好景不长,杨奉后来因攻击献帝车驾被曹操所败,逃亡到袁术处,后被刘备所杀。
良禽择木而栖,贤才择主而事,徐晃没有再追随杨奉,而是明智地选择投靠曹操。
后来,徐晃也表达了在乱世中得遇到明主的幸运。
曹操先派遣徐晃剿灭黄河南岸的贼寇,徐晃剿灭贼寇后,被曹操任命为裨将军。
徐晃从此正式开始了南征北战的征战生涯,建安三年征吕布,四年征眭固,五年征刘备,三年间征战从未缺席,徐晃通过自身的优异表现受到了曹操的重用。
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徐晃与史涣随后全程参与了官渡之战,并且成功地打击了袁绍的后勤补给线,焚烧了袁绍部将韩猛押运的粮草,在官渡之战中立下大功,并因功升为偏将军,进爵都亭侯。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掌控的东汉朝堂对官职爵位赏赐非常严格,非立大功不授。
关羽在官渡之战斩颜良诛文丑才授予汉寿亭侯,可见徐晃在官渡之战中功绩。
曹操军队素有屠城的传统,以此震慑敌人。
在曹操平底袁绍势力过程中,徐晃却主张对一些抵抗的城市以劝降为主,不要滥杀无辜。
这说明徐晃不止是一员战将,也具备了相当的智谋和韬略,徐晃的招降策略减少了曹军的伤亡,加快了平定袁绍残余势力的进程。
徐晃追随曹操平定了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又参与了白狼山之战,一举平定了袁尚,袁熙兄弟,铲除了袁绍残余势力。
徐晃因积累军功,被拜为横野将军。
不久曹操赤壁之战中战败,徐晃配合坚守江陵的曹仁抵挡关羽的攻击,保证江陵后方的安全,表现不俗。
徐晃打完南边打北边,先追随夏侯渊平定关中地区的叛乱,后曹操亲征西北军阀马超韩遂,临黄河不得渡,徐晃自告奋勇率领一只精兵在蒲板津渡河建立滩头阵地,曹操大军得以渡过黄河。
在曹操平定马超韩遂后,徐晃辅佐夏侯渊经略关中等西北地区。在征讨汉中张鲁之战中,因立下战功升平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