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征高丽薛仁贵 (第2/3页)
唐太宗贞观年间,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也就是朝鲜半岛一带。
太宗招募猛将。薛仁贵去将军张士贵处应募,成了张士贵的部下。
张士贵的部队行至安地时,正好碰到郎将刘君印率领的部队为当地的反动武装所困。
薛仁贵向张将军请战,单骑直冲敌营,很快就斩首敌将、击败敌军返回。此战之后薛仁贵名闻三军。
薛仁贵的出色表现引起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注意,太宗专门召见了他,赏赐良马两匹,上等的绢四十匹,赐奴仆十人,并破格提升为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
大军返回后,唐太宗再次召见薛仁贵,感慨万分。
此次,唐太宗加封薛仁贵为右领军郎将。
此后直到唐高宗时期,薛仁贵一直守卫玄武门。
玄武门兵变是我们熟悉的宫变,玄武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薛仁贵得到了唐朝君王的极致信任。
薛仁贵与辛文陵一起带兵在黑山即辽宁西南与契丹作战,生擒契丹王阿仆固及其将领军士。
此战后他因公拜左武卫将军,被封为河东县男,这是爵位。
薛仁贵领兵出征回纥九姓。薛仁贵率军达天山后,回纥九姓的大军约十余万之众与薛仁贵对峙。
回纥气焰嚣张,多人临阵挑战,薛仁贵随即远距离临发三箭射死三人,将回纥的气焰一灭到底,战前回纥骑士摄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投降。
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
薛仁贵又越过碛北追击回纥九姓残兵败将,活捉首领兄弟三人。
薛仁贵大胜之后,军中传唱说:将军三箭定天上,壮士长歌入汉关。从此回纥逐渐败落,唐军东北边关的压力稍减。
后来,薛仁贵又接连打下扶余及吉林农安一带。
他因战功被唐高宗封为本卫大将军,爵位为平阳郡公。
薛仁贵被封为瓜州长史,不久又被封为右领军卫将军,检校代州都督,前往云州即山西大同打击突厥的阿史那元珍。
薛仁贵打败突厥军,斩首万余人,俘虏二万人,夺得驼马牛羊三万余头。
突厥人从此更加惧怕薛仁贵,现今薛平贵戍边,突厥人更加不敢侵犯唐朝的领土。
薛仁贵去世。唐太宗赠其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
官府敕造灵舆,护其棺椁还乡,给了他极尽哀荣。
薛仁贵是中华武将历史上的一颗璀璨星辰,他战功赫赫、波澜壮阔的一生值得后人怀念。
“庞同善、高偘进至金山,又为高丽军袭击,薛仁贵闻讯后,率军将高丽军截为两断奋击,斩首5000余级。”
“并乘胜攻占高丽南苏、木底、苍岩3城,与泉南生相遇。”
“对此,唐高宗特下诏慰勉薛仁贵。”
“接着,薛仁贵又率2干人,进攻高丽重镇扶余城。”
“这时,部将都以兵少,劝他不要轻进。”
“于是率军出征,这次战役,他身先土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
“这时,唐又派李勣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丽。”
“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高丽降伏。”
“之后,唐高宗命薛仁贵与刘仁轨率兵2万留守平壤,并授薛仁贵为右威卫大将军,封平阳郡公,兼安东都护。”
“薛仁贵受命后,移治平壤新疆。”
“他任安东都护期间,抚爱孤幼,赡养老人,惩治盗贼,擢拔贤良,褒扬节义之士,高丽士民安居乐业。”
“薛仁贵任安东都护时,吐蕃渐趋强盛,击灭了羌族建立的吐谷浑,又侵略唐西域地区。”
“为此,唐高宗调任薛仁贵为逻婆道行军大总官,并以阿史那道真、郭待封为副将,率军10余万人,征讨吐蕃。”
“薛仁贵奉命西行,军至大非川,将趋乌海,薛仁贵对阿史那道真和郭待封。”
“郭待封自愿留守,薛仁贵又嘱咐他千万不可轻举妄动。”
“薛仁贵安排好后,率部前往乌海,及至河口,遇吐蕃守军敖万人,薜仁贵率军一阵冲杀,斩获殆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