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灭三国苏定方 (第3/3页)
太子扶余隆向北逃走。”
“苏定方带兵包围了都城,扶余义慈的儿子扶余泰自立为王,率余下的兵士坚守都城。”
“扶余义慈的孙子扶余文思见大势已去,于是率人拉着绳子溜下城,很多人跟着他,扶余泰无法阻止。”
“苏定方趁机命令士兵登上城墙,竖起唐朝旗帜。”
“于是扶余泰开门请求投降,百济将领祢植和扶余义慈归降,扶余隆和众城主也都来投诚。”
“百济平定,李治加授苏庆节为尚辇奉御。”
“龙朔元年五月,李治任命凉国公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大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大总管、任雅相为浿江道大总管,一起出兵讨伐高句丽。”
“苏定方在浿江打败高丽的军队,夺取马邑山作为营地,进而包围平壤。”
“彼时高句丽大雪天气恶劣,新罗的援兵和粮草都没有按时到达。”
“次年二月,任雅相在军中病逝,沃沮道总管庞孝泰及所率部队在蛇水被高丽权臣渊盖苏文打败,庞孝泰及十三个儿子都战死;”
“新罗粮草在此时才送到苏定方军营,苏定方认为进攻时机已失,只能班师回朝。”
“龙朔三年五月,吐蕃和吐谷浑对战,吐谷浑战败,吐谷浑可汗慕容诺曷钵与弘化公主率领数千帐部众投奔唐朝。”
“六月,李治任命苏定方为凉州安集大使,震慑吐蕃、吐谷浑。”
“乾封二年,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刚开始李治并不知道苏定方去世,等他从别的地方知道这件事,感到很悲伤,责备大臣没有及时告知他;”
“同时表示苏定方对国家有功,按例应该褒奖追赠。”
“随后李治下诏追赠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追谥为庄公。”
“建中三年,唐德宗李适下诏,将苏定方和裴行俭等古今六十四位名将配享太庙。”
辛弃疾:高宗任命程咬金为丛山路行军总管,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
王文都任副总帅,64岁的苏定方得以重新披上长袍,担任前军总长,仍担任前锋。
程咬金果然如恋情所说的那样幸运。战争爆发不久,程咬金部下首领苏海正在营锁川地区与两万西突厥铁骑正面遭遇。
双方打得很激烈,没有分出胜负。
西突厥又有两万骑兵赶来增援,形势十分危急。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苏定方率领部队匆匆赶到战场附近,正等待休息,却看到不远处有一座小山,漫天尘土飞扬:
丁方在战场上待久了,断定那里必有一场大战,披上铠甲,飞上马背,命令部下赶紧战斗!他带着五百精骑,策马而去。
两地之间的距离只有十几里,转眼间就到了。
西突厥铁骑没想到,身后的天空突然降临了一位妖王。
就这样,苏定方的五百骑兵从敌后猛冲过来。唐军士气大振,大败敌军。
此战,唐军追击二十里,杀敌一千五百余人,俘马两千匹,死马废战,绵延山野,所向无敌,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西突厥主力骑兵的溃败,已经是严重的挫败了。
按理说,唐军应该趁胜追击,扩大战果,甚至一举消灭了阿史那贺鲁。
但随后匆匆赶来的教练程咬金听了平庸的话,错失了机会。
教练程咬金听从了王文都副主任的话。据说,王文都自称掌管高宗密旨,以知礼轻敌,令文都克制。
因为这个王文都出身于太原王氏,隋唐五姓齐王之一,是李渊的老班底,从始至终就跟随李唐。
程咬金不敢相信。于是,根据王文都的建议,命令军队不要深入追敌。
事实上,就算王文都有意志,他也不会接受外军的命令。
当年李靖能够平定东突厥,却违背了李世民的意志,主动求战。
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程咬金绝对不是一个开疆拓土的帅才。
自从玄武门事变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人老了,加上生活环境的变化,难免会变得抑郁,而驰骋战场指挥作战显然不是他的强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