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8章 勇冠三军尉迟恭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568章 勇冠三军尉迟恭 (第3/3页)

 “任城王李道宗对他进行劝慰解释,想要平息他的怒火。”

    “尉迟敬德却拳打李道宗,让他一只眼睛几近失明。”

    “李世民不高兴地离开宴席,再次面见尉迟敬德时,用汉高祖刘邦大肆诛杀功臣的故事警告他即使是拥有天大的恩遇,也要谨慎做事。”

    “不要祸乱朝纲,以免引来杀身之祸,尉迟敬德从此事后意识到应当约束自己的行为。”

    “贞观十三年,尉迟敬德任鄜州都督。”

    “贞观十七年,尉迟敬德上表希望可以告老还家,朝廷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允许他五天一上朝。”

    “不久后,李世民命人将长孙无忌等二十四人绘制成像放在专门为表彰功臣而修建的凌烟阁中,尉迟敬德位列第七名。”

    “贞观十九年,李世民亲自东征,任命特进萧瑀为洛阳皇宫的留守,并下诏由皇太子监国。”

    “当时尉迟敬德上书请求他不要亲自前往高丽,可能会导致国都内部空虚。”

    “李世民并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反而任命其为左一马军总管,随行到高丽。”

    “而在成功收服高丽之后,尉迟敬德也没有重返官场,而是选择回归山林。”

    “随着年龄的增长,尉迟敬德变得十分迷信,成天沉迷炼丹,吞服云母矿石粉。”

    “他喜欢弹奏乐曲自娱自乐,整整十六年不与外人交流。”

    “显庆三年,唐高宗根据尉迟敬德所立下的功劳,追认他的父亲为幽州都督。”

    “同年,尉迟敬德寿归正寝,享年74岁。”

    “唐高宗李治为其举行哀悼活动,敕令五品以上的官员前去吊祭和存候。”

    “并追认尉迟敬德为司徒使持节、并州都督,赠绢一千五百段,米粟一千五百石,谥号为忠武,赐灵柩,陪葬在太宗的昭陵。”

    王阳明:真实的尉迟恭,早年确实是个打铁的。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职业,导致尉迟恭练出了一身惊人的力量,后来才能在战场上横勇无敌。

    到了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军蜂拥而起,反对隋朝。

    不过,隋末的绝大多数农民军,其实并不是什么正面角色。

    相反,绝大多数农民军,其实根本就算不上是军队,只能算是打家劫舍的流匪。

    因为隋朝压迫得太过厉害,活不下去了,只能揭竿起义造反。

    但是他们造反之后,其实也不敢和隋朝官军硬碰硬,只敢四处打家劫舍,欺负那些更弱小的老百姓。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后来当农民军闹到山西之后,性格暴躁的尉迟恭,一气之下从军入伍。

    只不过,当时尉迟恭加入的并不是农民军,而是隋朝官军。

    加入隋朝官军之后,尉迟恭凭借作战勇敢,一路升为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这个官职很有意思,因为这个官并不是一个武将体系内的官职,而是一个从五品的文官官职。

    不管怎么说,从品秩上来看,这时候的尉迟恭,应该算是副师级的武官。

    能够单凭军功升到副师级,其实已经很了不起了。

    当时尉迟恭是在山西北部从军,而当时山西北部最大的军方官员,也就是正军级而已。

    就在尉迟恭升为朝散大夫之后不久,山西北部发生了一系列有意思的事情。

    这些事情,不光改变了尉迟恭本人的命运,更间接改变了整个天下的命运。

    当时山西北部最大的这个将军,叫做王仁恭。

    王仁恭是隋朝名将,当年跟隋炀帝一同征讨高句丽的时候,其他将军几乎都是全军覆没,只有王仁恭带兵渡过辽河之后,还能安然返回。

    从高句丽返回之后,王仁恭就被派到了山西北部坐镇,抵御北方的突厥。

    而当时山西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则是后来的唐高祖李渊。

    此时的李渊,正在为后来的起兵做着准备。

    从官职上来看,李渊是太原留守,而王仁恭则是马邑太守,俩人有点上下级的关系,但又不是完全直属。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