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60章 为国栋梁于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560章 为国栋梁于谨 (第3/3页)

位向来低下,各位王公大臣们都图谋执掌朝政,没有谁肯顺服他。”

    “宇文护很是担忧,私下找于谨请教。”

    “王公大臣们受到于谨的逼迫,也跟着跪拜了两次,因此大家的意见才确定下来。”

    “北周孝闵帝元年,宇文护拥立宇文觉为帝,建立北周,史称孝闵帝,于谨被进封为燕国公,食邑一万户。”

    “升任太傅、大宗伯,和李弼、侯莫陈崇等人参议朝政。”

    “到贺兰祥讨伐吐谷浑时,于谨遥领军队,教授策略。”

    “保定二年,于谨因年老,上表请求辞去官职。”

    “周武帝前往大学为他馈食。三老入门,周武帝在大门和屏风之间迎拜,三老回拜。”

    “有关官员在中楹设置三老的席位,面向南方。”

    “太师、晋国公宇文护登上台阶,在席前设置几案。”

    “三老入席,向南紧靠几案坐下,以老师的身份自居。”

    “大司寇、楚国公豆卢宁登上台阶,把于谨的木屐放正。”

    “周武帝登上台阶,站在画着斧头的屏风之前,面向西方。”

    “有关官员递上菜饭,周武帝跪着摆设酱碟,亲自卷袖露臂切肉。”

    “三老进食完后,周武帝又亲自跪着递送漱口的酒。”

    “有关官员撤掉了筵席。周武帝面向北面站立着向于谨请教治国之道。”

    “保定四年,晋公宇文护出兵东伐北齐,于谨当时已经因年老病倒,宇文护因为他是宿将旧臣,仍请求他一同前往,在军事战略上请教他。”

    “大军回来,赐给他钟磬一部。”

    “天和二年,宇文护又赐给他安车一乘,不久授任雍州牧。”

    “天和三年三月二十三日,于谨死于任上,终年七十六岁。”

    “周武帝亲自前往吊唁,下诏令谯王宇文俭监护丧事,赐给缯彩一千段,粟麦五千斛,追赠他原有的官职,加授使持节、太师、雍恒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谥号为文。”

    “到下葬时,王公以下的官员,都送葬到郊外,将他配祭在太祖的庙庭。”

    欧阳修:于谨是鲜卑族人,本姓万忸于氏,祖上都负责镇守北魏边疆六镇。

    但到了他这一代,六镇背景已经和北魏朝廷格格不入,游离于北魏核心阶层之外,比如父亲就担任文职了。

    如果不意外,于谨日后也要出仕做官的。

    但和其他人不一样,于谨对于仕途并不热衷,倒不是他看不上,而是视州郡官职为耻,要做官就得做三公。

    在普通人眼里,州郡的官职已经很高了,然而心高气傲的于谨却视为粗鄙不堪,因而他的这番话得到很多人的嘲笑。

    但于谨才不管怎么看他,继续选择隐居,每天抱着史书和《孙子兵法》读,彻底蛰伏了起来。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于谨这辈子的志向是从军,而不是当个普通文官。

    席卷北魏北方的六镇大起义爆发,男儿建功立业,正当此时。

    而在六镇起义中,破六韩拔陵为了壮大声势,居然拉拢北魏的老对手柔然入侵,一时间北方各地战火不断,大行台仆射元纂征召于谨出征。

    对于于谨来说,在战场上厮杀才能快速立功,得到元纂的命令后,立马带着两千骑兵北上三千余里与柔然交战,首次出征即大获全胜,也让于谨名声大噪。

    除了破柔然,于谨还在此后的征战里平定铁勒、破六韩拔陵、葛荣、邢杲、南梁、克宿勤明达、夏寇等等,几乎屡战屡胜,成为北魏新的军事明星。

    然而和其他武将不同,于谨征战多年,却没有自己的部众,这让他在北魏末期的地位有些尴尬。

    一方面,北魏末期已经出现了文武分途的现象,即武将身份开始和秘著起家的文官们差距逐渐扩大。

    虽然武将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但随着尔朱荣攻破洛阳后,于谨的个人境遇并没有因为出色的战功而得到改善,反而沦为各个势力的工具。

    此前报效朝廷,却遭到胡太后的猜忌,尔朱荣入驻洛阳后,朝廷被尔朱氏把持,于谨又成为尔朱氏阵营的人。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