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 46章 状告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 46章 状告 (第1/3页)

    看着奏折朱长安只觉得快乐又没有了。

    各地灾情不断,有的洪涝,有的干旱。

    好烦啊.......要是他们互相能中和一下就好了。

    要是古代也能南水北调就好了,不过想想就放弃了,这等浩大的工程,远不是现在的国库能支撑的,他可不想成为隋炀帝二号,像他这种没本事的还是安安分分的比较好。

    按部就班的让各地做好灾民的安置,发放赈灾粮和药材防疫。

    朱长安对此倒是不太担心,毕竟这些事都是有一套完整的流程的,下面的人也都知道该怎么做。

    只是看着奏折上的死亡数字还是觉得有些心烦。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天灾人祸,谁也避免不了,只希望不要再有更大的灾情了......

    五月十一日

    坤宁宫。

    烛火葳蕤,走笔批注间,傅荣的余光扫过他小鸡啄米似的脑袋,不过亥时,怎么困成这副模样?

    朱长安困的实在不行,干脆趴在了桌子上睡了,烛光映照在他的脸上,更衬得他眉目俊朗。

    见此情景,傅荣只得叹口气,放下笔,小心翼翼将他抱到了床上,脑袋一沾枕头,朱长安就睡得更熟了。

    看着他睡熟的样子,傅荣觉得他还是这么孩子气,明明都是要到而立之年的人了。

    但每次看到朱长安这副样子,傅荣都觉得他还没长大,二十九载春秋仿佛白过,还是那个洞房花烛夜里被吓的哭泣,需要人哄着护着的少年郎。

    细细想来,从成婚到现在已有十四年了。

    人生能有几个十四年呢?

    想到这傅荣忍不住感慨: “都老夫老妻了啊。”

    他终究是在慢慢变老,只是朝夕相处里看不出来罢了。

    随后她轻轻叹了口气,将被子拉好吹灭烛火也睡了。

    一夜无梦。

    翌日清晨。

    朱长安是被一阵鸟鸣声吵醒的,睁开眼只觉得神清气爽。

    在听到屋内有动静后,门外的宫人立刻进来伺候。

    洗漱更衣,一番折腾后,朱长安才觉得整个人彻底清醒了过来。

    吃完早饭,又看了一会折子。

    国事冗杂,没看几眼,朱长安就开始昏昏欲睡了。

    “陛下。”旁边传来熟悉的呼唤声。

    朱长安被这一声唤回了神,抬起头,就看见陈欢有些焦急的样子。

    “怎么了?”他问道。

    “陛下,有人带着大诰敲响了登闻鼓。”陈欢回道。

    “有人敲了登闻鼓?”朱长安不禁有些诧异,一般来说百姓更习惯去敲应天的那个,而不是新都的这个。

    当登闻鼓被敲响后,值班的监察御史会将诉状转呈给皇帝,皇帝会根据案件性质指定相关部门处理。

    一般情况下,登闻鼓案件由都察院负责审理。但明朝还规定,凡有冤民敲响登闻鼓申诉,皇帝必须亲自受理,阻挠者以奸臣论处。

    虽说登闻鼓是在洪武元年就设立的,但长生年来在新都这边还是头一次遇到有人敲鼓呢。

    朱长安虽觉得新奇,可还是一脸严肃的问道:“奏告者状告何事?”

    “回禀陛下。”陈欢迟疑了一下开口道:“好像是良乡知县,此人似是投诉无门才敲了登闻鼓。”

    “投诉无门?”朱长安有些疑惑:“算了去看看吧。”

    当即,朱长安便移驾去了大殿,等着他的是跪在阶下满脸疲惫的一名男子,看起打扮似是一名书生。

    男子看到朱长安后连忙跪下:“草民叩见陛下。”

    “平身吧。”朱长安开口道:“你为何事击鼓?”

    男子闻言立刻打开话匣子:“草民袁礼,家住京师,因家中没有余银请不起京师的郎中,便去良乡请赤脚郎中。”

    “因心中焦急走的匆忙忘带路引便被差役给抓了,结果知县不在,等提审我时已被关了八日,可怜我那老母亲早已活活饿死了。”

    “随后我去洛阳府衙喊冤,结果状子递上去后府尹一直没有受理,随后我又写了状纸去大理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