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3章 平定西北(一)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第一卷:在外而安 第523章 平定西北(一) (第1/3页)

    韩奇卸任蜀省总督之后,从蓉城出发,前往凤翔府,一路上的辛苦自不必提。

    事实上,随着周进一系先后平定江南和辽东等地,统一天下的大势便已经初步形成,自此以后,无论是盘踞凤翔府的袁绵侯,还是盘踞金城的李补之,不管他们心中是否有些不甘,但他们对于投降周进一系,却也已经有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尤其是蜀地平定之后,袁绵侯看到当年流民军的两位大佬李鸿基和张敬轩二人,都被押送到金陵受审,虽然最后考虑到种种因素,没有治他们的罪过,但李、张二人,从此泯然众人,却已成为了不可更改的事实,这一切,都让袁绵侯心生无力之感。

    李鸿基还好,经过一番培训后,好歹掌管一府之地,保留了一份必要的体面。那个张敬轩,却留在金陵,成为了一个刽子手的小头目。

    他虽然衣食无忧,偶尔还能从受刑者家属手中,拿到一笔孝敬银子,但一想到曾经威风凛凛、统治蜀地的大西皇帝,躲在天牢里忍辱偷生,袁绵侯便再也没有了那些不应有的心思。

    早投降,并且主动投降,才能保留一份基本的体面,继续维持养尊处优的生活,要不然,怕是全家人的身家性命都要折进去呀。

    为了表明自己的投降诚意,袁绵侯早在几年前,就向金陵新民朝廷表达了诚心归降的意愿,而且早在金陵新民朝廷的使者到来之前,就主动奉金陵新民朝廷为正朔,且采用了金陵新民朝廷的年号、历法和官制,推行金陵新民朝廷所倡导的相关政策措施。

    除了袁绵侯本人,自称为署理凤翔总兵,掌管军事之外,凤翔府自知府以下,全都由当地士人临时代理,袁绵侯毫不恋栈、一心归降的心情,竟然如此迫切。

    以至于李信担任新编陕军总兵时,都找不到理由向凤翔府进攻,人家都言必称归降了,你还好意思挑起事端吗?

    在这种形势下,李信便向金陵新民朝廷汇报,恳请内阁早日派出使者,前来西北招降袁绵侯、李过之二人,以便彻底平定西北。

    但金陵新民朝廷对于招降袁绵侯、李过之二人,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不是说,金陵新民朝廷不想平定西北而是不想这么早平定西北。

    原因是,自凤翔府以西至金城一带,民生经济太落后了,早一些招降,便须得早一些向凤翔、金城等地,提供足额的钱粮支持。

    天下初定,各地都刚从持续多年的战乱之中缓慢恢复过来,都需要金陵新民朝廷投入大量的钱粮资源,安顿流民,组织垦荒,开展基建,花钱如流水,一起片刻之间,难免有些捉襟见肘之感,对于袁绵侯、李过之二人治下的凤翔、金城等地,便想着先缓一缓再说。

    金陵新民朝廷的这种复杂心态,李信揣摩到了一些,但韩奇在蜀地坐镇数年之久,不曾关注这里面的复杂情由,他父亲韩老三虽然对此心知肚明,但因为韩奇接到这个命令非常突然,韩老三未能事先得知,等到他得知此事,想要派人给韩奇一些提醒时,韩奇早已前往西北,联系不上了。

    好在韩奇并没有第一时间直扑凤翔府,而是经汉中,先行抵达了长安,和新编陕军总兵李信进行会晤。

    这些年来,李信历任新编豫军总兵、新编鄂军总兵,率领新编鄂军平定蜀地,并押送李鸿基、张敬轩、宋康年等人前往金陵受审后,李信在金陵仅休息了不到一个月,又很快被派往长安,担任新编陕军总兵。

    新民帝周进在对他进行任前谈话时,已经向他保证过了,等西北平定之后,便宣召他进入金陵,担任兵部大臣一职,李信自然是喜出望外。

    但李信却也知道,新民帝周进如今不大理事,他顶多出面给内阁首辅张安世打一声招呼,让张安世提名他李信担任兵部大臣,但这个提名是不是能在议政院获得表决通过,则是一个未知数。

    李信在朝中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m.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