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番四,第二墨家 (第2/3页)
。”
听到墨家的名字,这些监工惶恐不已,但听话的拿着钥匙去开门。
“墨侠来救我们了!”跟着朱兵逃命的那些青壮,知道这些人是墨者,激动的走出来。
为首的墨者笑道:“本以为还要来救你们,却没想到你们自己逃了出来,好呀,自助者强,这番经历对你们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墨侠?”朱斌想到自己前两天看到的史书。
大汉的政策发生转变之后,墨者就是第一批受到打击的人。
仁宗皇帝贪权,汉吏则有意无意的把所有政务上交,那段时间的大汉高层,一个个无为而治,不掌权,不担责,所有的政务都交到尚书台。
这其中仁宗皇帝的第二任成丞相直不疑就是典型代表,当丞相三个月,居然没有处理一件大点的政务,丞相府的汉吏更是直接向尚书台汇报工作。以至于大汉上下都不知道有这位丞相,为丞相五年几乎没管过任何事情,被学界称呼为泥胎丞相。
仁宗皇帝虽然有尚书台辅助,但还是操劳了不到十年就被累死了,毕竟工业时代的政务量和农业时代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哪怕朱元璋这等牛马,那也得操劳到死。
更关键的是他留下了一个巨大的烂摊子,他想大权独揽,又爱惜自己的名声,于是做出了一个和赵大一样的举动,杯酒释政权,大手笔的收买大汉各个阶层,在利益方面满足各方面满足贵族豪强,工匠,农户的要求。
但这些都是钱的举动,大汉此时的生产力还不足以满足各个阶级的全部的欲望。
这样豪爽的结果就是大汉的财政由年年有余,变为年年亏空,他当了不到10年的皇帝,留下了1500多亿的外债。
等大汉第4位皇帝继位的时候,就面对他父亲留下的巨大烂摊子了,他不但没有钱去收买大汉的各个阶层,还要想办法填补他父亲留下来的亏空。
于是大汉兴起了新的一轮改革,大汉第四任皇帝年轻气盛,要他缩衣节食十几年时间偿还这笔债务,他没有这个意愿,也没这个耐心。
他更想一步到位,最好两三年就把债务给清理干净。于是这一轮的改革刀口直指江南富裕的诸侯,一场削藩之战,大汉收刮了江南诸侯一个甲子以来积累下来的财富。
但这笔财富还是不够填补大汉的亏空,于是这位皇帝刀口又指向了大汉的工匠和农户,想要减少工匠和农户的福利待遇,以减少赤字。这引起了墨家和农家的不满,加上削藩之战引起大汉贵族的不满,皇权肆无忌惮的扩张,引起汉吏的不满。
大汉历84年,朱斌也不了解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
但他知道那一年关中暴动,大汉第四任皇帝,非常落魄的被赶出了长安城。
这起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都没有太具体的描述,大汉各阶层也忌讳莫深。
但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大汉的都城转移到洛阳城,长安成为了一个禁忌词汇。
而皇权的反噬也来的很快,墨家农家遭受大汉高层的清洗,高层被强制退休,离开了大汉的核心位置,大汉的一个个农社开始主动被动的瓦解,公社也开始被取代。
农家受此打击,一部分归隐,一部分转变为低级的技术官员。
墨家分裂,一部分墨家高层转变立场,帮助大汉维持稳定。
另一部分墨者离开了大汉,去全球的其他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至此墨家的势力遍布全球,并且开始和各国的大同党融合。
但很快墨家遭受了第二轮的打击,全球各国的诸侯,贵族,商贾本就对维护工匠利益的墨家看不顺眼,大汉起了头之后,各国的封建贵族开始反扑,打着清缴墨家的名号,连同本国的大同党一起清洗,一时间全球封建势力疯狂反扑,各国的进步势力被屠杀殆尽。
在朱斌看来,这轮的政治斗争,墨家农家全面失败,甚至成为了背黑锅的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