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38章 以扬州为起点的变革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438章 以扬州为起点的变革 (第2/3页)

顿,刘备提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问道。

    “只是今后若是以酬劳维持‘土木劳动者’,会不会导致财政压力过大?”

    尽管刘备心有仁德,但也必须从现实去考虑。

    倘若是以酬劳去维持“土木劳动者”,那么将会是超过十万之数的青壮,所产生的巨大财政负担,绝对不亚于维持十万兵卒。

    李基闻言,却是有些哑然失笑,道。

    “主公可是忘了如今瀛洲可是有着源源不绝的金银运往吴郡,对于如今的主公而言,如何合理地花钱,如何合理地将大量金银流入民间才是关键。”

    “而‘土木劳动者’的存在,不仅仅能够完美替代劳役制度,更是能够藏富于民,让百姓们在闲暇之余多了一些增加收入的渠道,何乐而不为呢?”

    超越时代的眼界,让李基更清楚经济与繁华的本质是什么。

    大汉最不缺的便是世家那等屯屯鼠,大量的铜钱甚至不惜埋在地下就连绳子发烂了都不会拿出来用。

    有钱的世家豪族是屯屯鼠,百姓们则是穷得叮当响,这也是为何明明大汉对于商人的限制远没有后世那么严重,但是大汉的商业却远远称不上是繁华的原因所在。

    穷!

    消费欲望极低!

    当然,这并非是百姓们不够努力或是他们不想消费,实则却是百姓们兜里没钱。

    所以,被眼界所限制的刘备所看到的,是以酬劳维持的“土木劳动者”所产生的巨大财政压力。

    可李基所看到的,却是开辟出了一条可以让钱财流入到百姓口袋的渠道,继而一点点地进一步激活大汉宛如一潭死水的商业市场。

    藏富于民,方为国之大富。

    民不富,何以富国?

    穷民而富国,实乃竭泽而渔也。

    当然,李基想要实现以上内容的前提条件,那便是需要有足够的金银铜钱储备,如此才能一点点地重塑经济体系。

    当然,此事说得轻巧,实则却也是涉及到方方面面,所需要衡量把握的内容不计其数。

    所以刘备即便本能觉得李基所说的是正确的,但却还是在细细地不断思索。

    尽管刘备对于李基有着绝对的信任,但如此堪称变革的举措,将会涉及治下每一个百姓。

    为百姓计,为大汉计,由不得刘备不谨慎小心到极点。

    且刘备亦不是那等“何不食肉糜”的主君,他对于百姓相当的了解,对于地方运转的方方面面也是一清二楚。

    故以,刘备思索了好一阵后,便是将心中尚存的未解之处以及忧虑一一说出。

    如何监管“土木劳动者”?

    若是让“土木劳动者”演变成一种职业,那么将会出现一批擅长协作的青壮,这无疑也是存在作乱风险的。

    “土木劳动者”具体运转制度又该如何?

    是终身制,还是存在着相应的期限?薪酬又是如何制定且支付?又该由哪一级的官府进行什么程度的监督?

    又该如何限制划分什么人能够加入“土木劳动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